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中美在马德里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美国原本打算故技重施——一手挥舞制裁大棒,一手端着讨饭碗,妄图以“虚空造牌、坐地起价、吃拿卡要”的祖传手段,站着把便宜占了。结果呢?两天谈判结束,美国财长贝森特灰头土脸走出会议室,连一句体面说辞都拿不出来。唯一对外放风的,是抱怨中方提出“激进要求”,美方“不能牺牲国家安全”。言下之意,他委屈了。可笑。按特朗普政府好大喜功的尿性,但凡捞到一丁点好处,早就敲锣打鼓、全球直播了。如今闭口不谈成果,只能说明一件事……
2025-09-16
9月1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公开表态:北约事实上已经与俄罗斯处于战争状态。他说,这一点“显而易见”,不需要再确认。理由是,北约国家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情报和训练,正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对俄作战。这话说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过去俄罗斯虽然批评北约支持乌克兰,但很少直接定性为“战争状态”。现在这么讲,说明莫斯科对局势的判断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不是孤立事件。如果我们把最近几条新闻拼在一起看,会发现背后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而且这条线可能早就被美国布局好了。第一条,北约在波兰的军事部署正在升级。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已经把战斗机部署到波兰,并进入战备状态,部分部队甚至开始演练如何从波兰进入乌克兰作战。这意味着,北约的军事力量已经贴着乌克兰边境就位,不再是“远程支援”,而是随时可能卷入前线。第二条,特朗普最近表态,说他对普京“感到失望”,并暗示如果他重新上台,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他加了个前提:欧盟必须出钱买美国的武器来打这场仗。这话说白了就是:美国可以不出兵,但武器照卖,战争照打,钱得……
2025年9月12日,福建舰穿过台湾海峡,直奔南海。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航行,而是一次宣告:中国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型航母,且即将正式服役。这艘满载排水量超8万吨、配备电磁弹射系统、全通甲板的巨舰,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完成了从“能造”到“造得好”的跨越。它不是用来凑数的摆设,而是实打实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战略平台。从此,中国成为全球唯二掌握电磁弹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现役航母的国家……
2025-09-15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提出一个观点:过度刷题可能抑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说法引发了不少讨论。它是否站得住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机制。人的认知成长主要依赖两种不同的神经运作方式。第一种是通过接触新信息、新环境,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神经突触连接。这种过程拓展了思维的广度,使人能够应对陌生情境,产生联想与创新。第二种则是对已有神经通路进行反复强化,即通过重复练习使某些思维路径更加高效、自动化。这提升了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类似于“肌肉记忆”。刷题,本质上属于第二种模式。它通过大量重复训练,巩固已有的解题思路,提升熟练度。这种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并非没有道理。许多学科的基础能力,如数学运算、语言语法、物理公式的应用,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一万小时定律”所强调的正是这种积累效应……
2025-09-14
李在明政府抛出了新一轮司法改革方案,核心目标明确:彻底拆解韩国检察系统的权力结构。长久以来,韩国检察机关集“公诉权”、“调查权”与“办案指导权”于一身。三权合一,使其在实际运作中近乎独立王国——既能主导案件侦查方向,又能决定是否起诉,还能对警察系统发号施令。这种制度设计,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本身就是个畸形产物。文在寅执政末期废除了“指导权”,算是砍掉了一条腿,但公诉与调查两大核心权力仍牢牢攥在检察体系手中,结构性问题并未根除。李在明这次要动的是主干。根据新方案,存在多年的检察厅将被直接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平行机构:公诉厅和重大犯罪调查厅。前者划归法务部管辖,专司起诉职能;后者则隶属行政安全部(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负责重大刑事案件的调查工作。此举意味着原本高度集中于检察机关的两大核心权力被彻底剥离、分置,且归属不同行政系统。制度上杜绝了再次形成权力垄断的可能性。如果这一改革得以全面落实,其意义不可低估。它将终结韩国检察系统近半个世纪的超级权力地位,是自军政时代以来最深刻的司法权力重构。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这确实称得上是一项实质性功绩。但问题从来不在于纸面设计是否合理,而在于谁掌握着现实政治的闸门。韩国检察系统的膨胀,并非内生性制度演进的结果,而是……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