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很多人以为投资就是盯盘、看K线、追热点、快进快出。但如果你去问那些真正靠投资赚到大钱的人,比如巴菲特、查理·芒格,甚至更早的菲利普·费雪——他们会告诉你:投资不是交易,而是选择和一家好公司长期“生活在一起”。这话听起来有点浪漫,但背后藏着一套极其朴素又极难践行的投资心法。一、一个被低估的大师:费雪是谁?提到价值投资,大家第一反应是巴菲特。但很少人知道,巴菲特自己说过:他的投资哲学,85%来自格雷厄姆(强调“便宜买”),15%来自菲利普·费雪(强调“买得好”)。费雪是美国成长股投资的开山鼻祖,一生低调,几乎不接受采访。直到79岁那年,他才罕见地对《福布斯》吐露心声。而那时,他已经用一套方法,在70多年里穿越了大萧条、二战、科技泡沫……稳稳地把几只股票拿成了“传家宝”。他最经典的两个案例,至今仍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二、30年只做一件事:相信一家公司……
2025-11-14
最近,雪球网的创始人去采访段永平。这位60岁的投资人,一生只干了三件大事:把步步高做成全国第一的消费电子品牌;孵化出OPPO和vivo,两家手机加起来销量一度超过苹果;用投资赚到百亿身家,经典操作包括抄底网易、重仓苹果、茅台、腾讯。听起来很传奇,但每一件都不是靠“风口”或“运气”堆出来的,而是一连串清醒的选择。访谈最后,段永平只淡淡说了一句:“散户危险。”很多人以为他说的是“散户斗不过机构、斗不过量化程序”,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散户最大的危险,是根本……
2025-11-13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看到一只股票涨了十倍,懊恼地拍大腿:“早知道就买了!”或者听朋友聊起某个项目,后悔没跟投:“这机会我怎么错过了?”我们总在为“错过”焦虑,却很少反思:真正让你亏钱的,往往不是没买对,而是买错了。段永平有次被问:“你当年看走眼携程了吧?现在它多牛。”他笑着回:“看走眼的公司多了去了,你是不是感觉好多了?”然后补了一句关键的话:“投资不是看你有没有看走眼,而是你看懂一家好公司时,敢不敢下重注。”这话听着轻松,背后藏着一条朴素却残酷的投资铁律:宁可错过一百个好机会,也不要踩中一个大坑。一、两种“看走眼”,代价天差地别很多人以为“看走眼”就是失误,但其实它分两种:第一种:一家好公司,你没认出来,没买——结果是少赚了;第二种:一家烂公司,你以为是宝,重仓买入——结果是真亏了。前者只是“机会成本”,后者却是“本金损失”。而这两者的后果,完全不对等。为什么?因为:好公司本来就少,市场上90%的企业经不起时间考验;你错过十个茅台,账户还是零损失;但只要买错一个暴雷股,可能十年白干。更扎心的是:跌50%,需要涨100%才能回本。所以,避免掉进深坑,比抓住所有机会重要得多。二、“说不”,是一种高级能力很多人觉得投资最难的是“选对”,其实更难的是“拒绝”。价值投资者常年干的一件事,就是……
2025-11-10
很多人一听到“财务自由”,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躺在马尔代夫的沙滩上喝椰子水,不用打卡、不用开会、老板消息已读不回……但现实是——真正的财务自由,根本不是“躺平”,而是“心里不慌”。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明明工资不低,却不敢轻易辞职;明明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因为房贷、车贷、孩子学费,只能咬牙硬撑。这种“被工作绑住”的状态,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不自由。一、财务自由,到底怎么算?别被“自由”两个字骗了。它不是指你能买多少奢侈品,而是:如果不工作,你还能不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有个简单公式可以衡量:财务自由度=投资收入÷年消费支出×100%举个例子:你家一年靠存款利息、基金分红、房租等被动收入赚了12万,而全家一年吃穿住行、教育医疗总共花24万,那你的财务自由度就是50%——意味着你不工作,生活质量会打对折。只有当这个数字≥100%,你才真正拥有了“说不”的底气:老板PUA?可以走。项目太卷?可以拒。想gap一年学画画?没问题。这时候,工作不再是“为了活命”,而是“为了价值”——这才是自由的核心。二、为什么大多数人离100%还很远?实现100%财务自由,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
2025-11-06
最近,“木头姐”凯瑟琳·伍德(CathieWood)又成了财经圈的焦点。她旗下的ARKK基金今年(截至2025年11月)大涨超过50%,2023年更是暴涨近68%。社交媒体上一片欢呼:“木头姐回来了!”“颠覆性创新王者归来!”可如果你真在这些年买过她的基金,现实可能有点扎心——过去五年,你账户的年化回报率是负的,接近零收益,甚至可能是实打实的亏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基金“涨得飞起”,投资者却没赚到钱?答案藏在一个很多人忽略的细节里……
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短视频?“读完这3本书,我月入10万!”“掌握这套思维模型,普通人也能逆袭!”“只要学会这5个底层逻辑,财富自由不是梦!”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冷静想想:如果真有这么简单的公式,为什么满大街还是打工人?更讽刺的是,当一个人开始教别人“如何用认知赚钱”时,他自己可能已经赚不到钱了——因为真正能赚钱的认知,从来不会被公开售卖。一、“认知变现”,是个美丽的误会“认知”是什么?是你看世界的方式,是你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你在混沌中抓住本质的洞察力。它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决定你能走多远、站多高。而“变现”呢?是把东西换成钱,越快越好,越直接越好。把这两个词硬凑在一起,就像说“爱情变现”“善良变现”“童年变现”一样荒唐。认知不是商品,它没法像奶茶一样打包出售。可今天,“认知变现”成了知识付费圈最火的口号。读书要“闭环”,思考要“输出”,写作要“转化”,连发个朋友圈都要问:“这能带来多少流量?”于是,学习不再是为了解惑,而是为了“搞钱”;阅读不再是滋养心灵,而是变成一场ROI(投资回报率)计算。这哪里是提升认知?这是把大脑当成印钞机,还指望它24小时连轴转。二、真正的认知……
2025-11-04
有没有发现,十年前能买一桌酒席的500块,现在连顿像样的聚餐都搞不定?工资涨了,但总觉得没多;存款多了,可日子没见宽裕。这不是错觉。有一种力量,每天都在悄悄偷走你钱包里的购买力——它叫通货膨胀。塔勒布说过一句扎心的话:“通胀惩罚那些为未来存钱的人,却奖励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还敢借钱花的人。”听起来有点不公平,但现实就是这样:你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可能正以每年3%、5%,甚至更高的速度在“缩水”。而这场无声的财富再分配,本质上是一场对抗“混乱”的战争。就像一杯热水放着会慢慢变凉,一个房间没人收拾就会越来越乱——钱,也会随着时间变得“没用”。这背后,是自然界一条铁律在起作用:熵增。一、什么是“熵增”?它怎么让钱变废纸?“熵”听起来很物理,其实很简单:它是衡量混乱程度的指标。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里,一切都会自发走向混乱。冰块会融化,房子会老化,秩序会瓦解——这就是熵增。经济世界也逃不开这个规律。当央行不断印钞,货币总量越来越多,单位货币的价值就被稀释了;社会共识在变化,曾经值钱的东西慢慢不再被认可;商业模式更新换代,昨天的明星企业今天就可能被淘汰。这些过程,都是经济系统的“熵增”:价值在无声中耗散,购买力在不知不觉中流失。1973年的100美元,放到今天,按黄金价格算,只相当于不到1美元的购买力。这说明什么?不是黄金暴涨,而是美元这艘船,因为不断漏水(发钞),已经快沉了。所以,对抗通胀,本质上就是对抗熵增——你要想办法,在这个越来越混乱的世界里,守住自己的价值。二、对抗熵增的两种活法……
2025-11-03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手机疯狂震动,消息一条接一条弹出来——工作出了纰漏、家人身体不适、项目deadline提前、团队内部闹矛盾……仿佛一瞬间,所有坏事都凑到了一起。你坐在那里,脑子嗡嗡作响,胸口发闷,手心出汗,不知道该先处理哪一件。这不是倒霉,也不是巧合。这是“熵增”来了。一、什么是熵增?它为什么让我们崩溃?“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简单说,就是衡量系统混乱程度的指标。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干预,一切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从整齐变得混乱。比如:一个干净的房间,没人打扫,几天后就会堆满杂物;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长期不维护,迟早会出故障;一段原本稳定的关系,缺乏沟通,慢慢就疏远了。放到我们生活中,“熵增”就是那种突如其来的失控感:事情堆积如山,节奏被打乱,情绪濒临崩溃。它不是某个具体问题,而是一连串问题像雪崩一样涌来,把你压得喘不过气。这时候,人的情绪最容易失守。焦虑、愤怒、无助、逃避……这些反应都很正常,但它们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局面更糟。面对熵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我们可以把人分成三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临时取消聚会,你明明心里不爽,嘴上却说“没事,理解”;同事把工作推给你,你其实不想接,但还是笑着说“没问题”;家人觉得你该结婚了,你就开始相亲,哪怕内心并不急着走进婚姻。你总是替别人着想,生怕让谁失望。可到头来,累的是你,委屈的是你,最后发现——没人真的在意你付出了多少。你以为问题是“太善良”、“不会拒绝”,其实真正的根源,是你活在了一个虚假的自我里。一、讨好不是美德,而是一种“隐形控制”我们常把“讨好”当成一种温柔、体贴的表现。但心理学告诉我们:过度讨好,本质上是一场没有签字的交易。你在心里默默立下规矩:“我对你这么好,你是不是也该对我好一点?”……
2025-11-02
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两种主要的投资策略常常被讨论:价值投资和主题投资。前者强调寻找具有内在价值的股票,而后者则更关注市场情绪和趋势。尽管价值投资理论广为人知,但在A股市场中,主题投资却更为流行。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主题投资往往被边缘化。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投资方式的本质区别,并解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一、价值投资:人找股……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