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欧洲街头的喧嚣,中东地区的战火,美国政治的荒诞——世界像个分裂的舞台,每个角落都在上演截然不同的剧本。而最近在美国,一场以“言论自由”为名、实为大规模猎巫的行动,正席卷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一名美国陆军上校斯科特·斯蒂芬斯因评论极右翼活动人士查理·柯克之死,遭到停职。他在社交媒體寫道:柯克之死是悲剧,但他长期在校园散播仇恨、种族主义与歧视,“我们不该对豹子终于咬掉他的脸感到惊讶”。这番话,明明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却成了……
2025-09-15
以色列出动15架战机,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实施空袭,理由是清除藏匿在当地的哈马斯高层。此次行动未事先通报任何国家,也未宣战,完全以突袭方式进行。战机航线极可能穿越沙特领空,或经红海绕行阿拉伯海进入卡塔尔,无论哪条路径,均构成对多个阿拉伯国家领空的侵犯。更值得玩味的是,沙特与卡塔尔均为美国长期军售对象,两国装备了大量美制防空系统,包括“爱国者-3”导弹防御体系。然而,在以色列战机逼近甚至进入领空期间,这些号称世界顶级的防空网络毫无反应——雷达未预警,导弹未升空,指挥系统如失能。三天之内,以色列接连对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也门、卡塔尔六地发动打击,行动之密集、范围之广,远超以往。此类军事冒险,若无外部默许,难以想象其胆量与底气从何而来。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对卡塔尔的空袭行动,曾获得美国方面的知情甚至默许。这并非简单的外交支持,而是对盟友安全承诺的公然践踏。美国长期向中东国家出售军火,其逻辑不仅是赚钱,更是构建依附性安全体系:通过武器销售绑定政治关系;借维护、升级、零部件供应控制使用权限;将买方纳入情报与作战协同网络,强化影响力。但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可信”——盟友必须相信,花重金采购的武器真能在危急时刻保卫国土。如今,现实却是:卡塔尔斥资数十亿美元采购11套“爱国者-3”系统,配备768枚拦截弹,结果在面临实际空袭时形同摆设。不是系统性能不足,而是美国可能通过软件锁、通信中断或后门指令,主动禁用……
2025-09-14
2025年9月上旬,尼泊尔爆发大规模社会动荡。从加德满都到博克拉,从贾纳克普尔到比拉德讷格尔,抗议浪潮席卷全国主要城市。示威者焚烧政府建筑、堵塞交通要道、冲击政要住宅,警方以催泪瓦斯和实弹应对,造成至少19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前总理贾拉·纳特·卡纳尔的住所被焚毁,其69岁的妻子在火中重伤不治。首都加德满都的特里布万国际机场及博克拉国际机场一度停摆,内阁总理奥利于9月9日宣布辞职,多名部长随之请辞。导火索确系一名尼泊尔富家子弟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展示豪车、名表与海外奢华生活。此类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但在人均GDP不足1300美元、青年失业率长期高于30%的尼泊尔,这种炫耀无异于公开羞辱。更关键的是,民众对财富来源的高度怀疑。尼泊尔政商界普遍存在裙带资本主义现象,许多富豪家族通过矿产开采、基建项目、电力特许经营等渠道积累财富,其合法性长期存疑。公众早已形成一种共识:炫富的背后,往往是权力寻租与制度腐败的直接体现。面对舆论发酵,尼泊尔政府未选择追查财富来源或引导公共讨论,反而采取最粗暴的方式——以“打击假新闻和仇恨言论”为名,全面封禁未注册的社交媒体平台,包括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主流应用。这一决策暴露了执政集团的认知水平:他们以为信息屏蔽能消除不满,却不知……
美联储降息预期骤然升温,市场风向在数周内彻底翻转:从“利率高、股市涨、债市牛、就业猛”的“完美经济”,瞬间切换为“高利率不可持续、股市泡沫破裂、债市濒临崩盘、就业数据造假”的末日叙事。这背后,不是经济基本面的突变,而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剧本——特朗普正试图效仿安倍晋三,用激进的货币与财政手段,将美国经济“冻结”在当前状态,熬过他的执政周期。2012年安倍上台时,日本经济已停滞近二十年。他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超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看似宏大,实则核心目标只有一个:不让经济继续下滑,也不求真正增长,只求稳住2012年的水平,拖过八年。具体操作:股市翻倍:日本央行直接入市购买ETF,人为推高股指,制造“经济回暖”假象;日元贬值50%以上: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吸引海外资本流入;央行资产负债表翻倍:无限量购债,实质上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结果如何?日本既未陷入恶性通胀,也未实现实质性……
2025-09-13
李在明政府抛出了新一轮司法改革方案,核心目标明确:彻底拆解韩国检察系统的权力结构。长久以来,韩国检察机关集“公诉权”、“调查权”与“办案指导权”于一身。三权合一,使其在实际运作中近乎独立王国——既能主导案件侦查方向,又能决定是否起诉,还能对警察系统发号施令。这种制度设计,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本身就是个畸形产物。文在寅执政末期废除了“指导权”,算是砍掉了一条腿,但公诉与调查两大核心权力仍牢牢攥在检察体系手中,结构性问题并未根除。李在明这次要动的是主干。根据新方案,存在多年的检察厅将被直接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平行机构:公诉厅和重大犯罪调查厅。前者划归法务部管辖,专司起诉职能;后者则隶属行政安全部(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负责重大刑事案件的调查工作。此举意味着原本高度集中于检察机关的两大核心权力被彻底剥离、分置,且归属不同行政系统。制度上杜绝了再次形成权力垄断的可能性。如果这一改革得以全面落实,其意义不可低估。它将终结韩国检察系统近半个世纪的超级权力地位,是自军政时代以来最深刻的司法权力重构。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这确实称得上是一项实质性功绩。但问题从来不在于纸面设计是否合理,而在于谁掌握着现实政治的闸门。韩国检察系统的膨胀,并非内生性制度演进的结果,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