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2025年9月13日,就在中美即将展开第四轮关税谈判之际,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美国进口的模拟芯片(Analog Chip)启动反倾销调查。同时,针对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芯片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启动反歧视调查。
两项调查同步推进,被称为“双反”措施。动作迅速、目标明确,显然是对美国近期在芯片领域持续施压的直接回应。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贸易调查,而是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逐步掌握主动权后,打出的一记实招。它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不再只是被动承受美国的制裁,而是开始有选择地反击。
很多人一听“模拟芯片”,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过时了吧?现在都是数字时代了,手机、电脑、AI,用的不都是数字芯片吗?
其实不然。模拟芯片处理的是现实世界中的连续信号,比如声音、温度、压力、光线、电压等。我们说话的声音是模拟信号,手机要把它转成数字信号才能处理;电池充电时的电流变化也是模拟信号,需要专门芯片来管理。
换句话说,只要是电子设备要和现实世界打交道,就绕不开模拟芯片。
它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源管理、音响系统、5G基站、汽车电子、医疗设备、工业传感器等领域。可以说,没有模拟芯片,现代电子产品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在这一领域有巨头企业,最著名的就是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TI)。这家公司历史悠久,技术积累深厚,是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领头羊之一。前些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曾在德州仪器工作多年。
中国每年进口大量模拟芯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模拟芯片约6581亿颗,总金额达3075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芯片进口总额的13%到15%。这个市场不小,而且长期依赖进口。
为什么中国这次选择从模拟芯片下手?原因很现实:模拟芯片大多采用成熟制程技术,比如28纳米、40纳米甚至更老的工艺。
这跟动辄追求3纳米、5纳米的高端数字芯片不同。成熟制程不拼最尖端光刻机,而是拼良率、成本和产能。而这正是中国近年来重点突破的方向。
以中芯国际为例,最新消息显示,其28纳米工艺的芯片良率已提升至98%。良率高,意味着废品少、成本低,就能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市场。
虽然2024年中芯国际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5.4%,但营收同比增长27.7%,创下历史新高,毛利率也保持在18%左右。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正在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先把规模做起来。
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先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成熟制程领域站稳脚跟,形成规模优势,再逐步向14纳米、7纳米等更先进制程推进。
现在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等于在市场层面再加一把力——通过调查可能加征关税,限制美国低价芯片冲击中国市场,给国产芯片腾出发展空间。
中国商务部不是随便出手。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的模拟芯片数量增长了约37.5%,但价格却暴跌了52%。
这种“量增价跌”的现象,很符合“倾销”的特征:当一个国家发现你开始自产某种产品,就突然大幅降价,试图用低价把你刚起步的产业扼杀在摇篮里。
这正是过去西方国家常用的手段:你没有技术时,高价卖你;你快能自产了,就低价倾销,让你无法盈利,最终放弃研发。
现在中国启动反倾销调查,就是要挡住这波低价冲击。同时配合反歧视调查,针对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不公平限制,形成双重反制。
很多人记得,2018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2020年又对华为实施芯片封锁,当时中国似乎没有立刻还手。有人觉得中国太软,也有人不解为何隐忍。
其实不是不反,是时候未到。
2018年时,中国在芯片、金融、技术标准等多个领域还在补课。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也不够完整。如果当时全面对抗,可能反而会加速被封锁,拖垮自己。
所以那几年,中国在做什么?一边练内功,一边拉朋友。
练内功: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突破光刻机、材料、设计软件等瓶颈,同时推动国产替代。
拉朋友:2022年后,中国与巴基斯坦、巴西等国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先后扩员,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加入;2023年,中国发布《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公开批评美国霸权。
同时,2023年5月,中国宣布美光公司产品存在安全风险,禁止其进入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这是中国在芯片领域打出的第一记实拳。
这些动作,都是在为反制做准备。等到技术有底、盟友增多、国际环境更有利时,再出手,才能打得准、打得狠。
为什么说现在是反击的好时机?
第一,中国芯片产业已有底气。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上已具备规模和成本优势,国产模拟芯片、存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逐步替代进口。
第二,国际环境更有利。美国四处加征关税,连盟友都受不了。特朗普最近又在社交平台呼吁北约国家禁买俄油、对中国加征50%到100%关税,但这只是“喊话”,说明他实际能调动的力量有限。
第三,中国有更多反制工具。除了芯片,还有稀土、关键矿产、制造业供应链等。美国离不开中国制造,反过来也一样。
这次“双反”调查,就是选在中美谈判前出手,等于告诉美方:别以为你能单方面施压,我们也有牌可打。
最终调查结果如何,要看美方在谈判中的态度。如果美国愿意谈,中国也可能调整或暂停调查。但这不意味着反制结束。
因为中国芯片产业已经走上正轨,未来几年,国产芯片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市场本身就会成为一种反制力量——当中国能自产且价格更低时,美国芯片自然会被挤出市场。
到那时,不需要政府出手,市场就会完成替代。
所以,这次“双反”调查,不只是贸易战的一招,更是中国技术自主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它表明:中国已经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