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以色列建国,被许多西方国家视为对犹太民族历经迫害后的补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中叶,但真正获得国际支持是在二战之后。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使欧美国家在道义和政治上倾向于支持以色列。但问题在于,这片土地并非“无主之地”。自罗马帝国驱逐犹太人后,巴勒斯坦地区长期由阿拉伯人居住,历经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已有近两千年历史。20世纪初,犹太移民开始大量进入,土地争端随之加剧。所谓“给无地的人一块无主的土地”,从一开始就掩盖了当地阿拉伯居民的存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后,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此后几十年冲突的根源。今天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包括大规模空袭和地面进攻,被许多国家视为对巴勒斯坦人权利的持续压制。在不少人看来,这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对历史不公的延续。法国、英国、加拿大等传统盟友接连承认巴勒斯坦国,说明欧洲对以色列的容忍度已接近极限。长期以来,德国因二战历史原因,对以色列采取近乎无条件的支持。德国总理默茨在2025年9月明确表示,德国目前不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强调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国外交的优先事项。这种立场源于德国对大屠杀的历史愧疚,也与国内犹太社群的政治影响力有关。但现实是,德国虽在2025年8月宣布暂停向以色列直接运送武器,但情报显示,其军工企业仍通过第三方渠道为以色列提供零部件和技术支持。这种“明停暗供”的做法,引发德国国内强烈批评。近年来,欧洲多国爆发大规模声援巴勒斯坦的游行,高校、媒体、工会组织纷纷发声,指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不仅在阿拉伯世界失去人心,也在欧洲逐渐丧失政治支持。过去被视为“西方盟友典范”的以色列,如今在欧洲的外交空间正被不断压缩。美国仍是以色列最坚定的支持者,但国内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近年来,美国多所大学校园爆发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年轻一代对以色列的“受害者叙事”越来越不买账。他们看到的是加沙的废墟、医院被炸、儿童伤亡的影像,这些画面正在重塑公众认知。特朗普政府虽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和外交支持,但其态度已……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赞
赞
已有0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