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2025年9月29日,西班牙政府宣布:禁止美军通过其境内的罗塔海军基地和莫龙空军基地向以色列运送武器。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表态,而是实打实的“断路”行动。这两个基地长期是美军进入地中海和中东的关键中转站,如今却被主权国西班牙直接关上了大门。
消息一出,美国政坛震动。一个北约盟友,竟然在关键时刻对美军行动亮起红灯,这在过去几十年极为罕见。
罗塔和莫龙不是普通军事设施。
自2023年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大量美制武器——包括导弹零部件、无人机、弹药和后勤装备——都是通过这两个基地中转,再运往以色列。
对美国来说,这两个基地几乎是不可替代的跳板。没有它们,美军在欧洲的调动效率将大幅下降。
但很多人忘了:这些基地建在西班牙领土上,美军只是“租户”,最终决定权在西班牙政府手里。
根据美西《防务合作协定》,西班牙有权对美军使用基地的用途进行审查,特别是涉及敏感军事行动时,必须获得西班牙批准。
这次,西班牙就动用了这项权利。
原因很现实:国内压力太大。
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西班牙国内亲巴勒斯坦情绪持续高涨。左翼政党、民间组织和民众多次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政府停止“协助以色列作战”。
作为联合执政的社会党和左翼联盟,必须回应选民诉求。否则,下次选举可能直接下台。
西班牙政府这两年的动作,已经显示出明确倾向:
这一次禁止美军运武,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延续,也是升级——从外交表态、经济限制,发展到直接干预美军行动。
这不仅是对国内舆论的交代,更是在向外界表明:西班牙不是美国的免费加油站。
表面上看,西班牙只是关了两个基地的门,美军还可以绕道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继续运输。
但从战略层面看,这件事的象征意义极大。
它意味着:美国不能再理所当然地认为,盟友的领土和设施可以随意使用。
过去几十年,美国依靠遍布欧洲的军事基地网络,实现全球快速投送。这套体系之所以运转顺畅,是因为盟友普遍配合。
但现在,西班牙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种配合是有条件的。
更让美国难堪的是,不只是西班牙。
短短几个月内,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等传统盟友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而美国和以色列反而成了少数派。
这说明什么?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不得人心。
它一边要求盟友在印太地区加码军费,遏制中国;一边又强迫这些国家在巴以问题上保持沉默,支持以色列。这种双重标准,早已引发欧洲国家不满。
西班牙这次“关闸”,等于当众撕开了这层窗户纸。
对美国来说,这不是补给线多绕几百公里的问题,而是霸权逻辑受到了挑战。
它依赖的北约后勤网络,第一次被盟友加上了政治条件。这意味着,未来任何国家都可能效仿西班牙,在关键时候说“不”。
对以色列而言,虽然战场补给不会立刻中断,但心理打击不小。过去它以为欧洲的军事通道是安全的,现在却发现,连传统友好国家也可能“软抵制”。
对欧盟来说,这件事可能加剧内部裂痕。一些国家仍紧跟美国,另一些则更看重人道立场。未来在中东政策上,欧盟很难再形成统一声音。
对北约而言,这是一道不容忽视的裂缝。军事同盟的基础是互信和共享,但如果每个国家都开始按自身利益设限,联盟的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
西班牙这一举动,改变不了战争结局,但它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即使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不是永远听话的“提款机”或“中转站”。
当国内民意、人道立场与美国战略发生冲突时,主权国家完全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
罗塔和莫龙的大门关上了,未必会一直关着,但这一幕已经拍进历史。
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国家跟进?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