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百家社评,以防走失!
中美领导人通话两个多小时,释放多个关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21
9月19日晚,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第三次直接通话,交谈持续了2小时45分钟,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开始。无论是通话时长,还是双方通稿中“坦诚深入、务实积极、建设性强”这样的措辞,都说明这次对话非同寻常。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调整期,这次通话,可以看作是未来十年两国互动走向的一次重要风向标。
这次通话,美方主动把TikTok问题作为核心议题提了出来。这并不意外。TikTok全球用户超过10亿,不仅牵涉美国科技公司的商业利益,更已成为中美在数字领域博弈的焦点。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按照马德里会谈达成的框架,TikTok的技术出口将依法走审批流程,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商业谈判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做法既坚持了规则,又留有灵活空间,既回应了美方关切,也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通话中,特朗普用“精彩非凡”来形容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这种评价在他以往的公开表态中并不多见。
这背后有现实考量。目前美军在全球的部署越来越吃紧,中东一些盟友已经开始自行组织防务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进展明显,比如歼-20隐身战机、东风-41洲际导弹等装备的列装,正在改变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
特朗普的这句“夸奖”,可能不只是客套,而是对美国军事优势逐渐减弱的一种现实承认。
此前在日内瓦会谈中,双方已达成阶段性共识:美国暂停部分对华加征关税,中国也相应调整反制措施。这次通话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成果。
但问题来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8月29日裁定,特朗普政府此前大部分加征关税的措施缺乏法律依据,属于非法行为,要求在10月14日前完成整改。
这一判决暴露了美国内部的政治和法律分裂。白宫想谈,法院却叫停。这让中方不得不怀疑:美方到底有没有能力兑现承诺?协议签了,能不能执行还是个问号。
中美在科技领域的互动,呈现出“边打边谈”的复杂局面。
一方面,美国科技企业仍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比如英伟达计划在上海设立研究中心,试图在遵守美国出口管制的前提下,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仍在加码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比如进一步限制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使用。这种“低端放开、高端严控”的策略,目的很明确:允许一般技术合作,但死守关键技术,遏制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突破。
特朗普在通话中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但与此同时,台湾民进党当局却在不断挑衅。就在通话前三天,民进党官员徐国勇公开声称“台湾光复节不存在”,再次暴露其“去中国化”的政治立场。
这种言论,加上美国近期批准对台军售,形成了危险的互动。对此,中方在通话中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第一性原则”,任何试图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都将导致严重后果。
中方在通话中进一步阐述了“全球安全倡议”。与美国依赖军事同盟和威慑不同,中国近年来通过推动沙特与伊朗和解、调解巴以冲突等实际行动,展示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中方强调:真正的安全来自共同发展,而不是靠拉帮结派、制造对立。这一理念,与美国惯用的“零和博弈”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话最后,美方表示欢迎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这一表态虽然简短,但意义不小。教育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之一,尤其是在政治和科技紧张的背景下,保持人文交流有助于缓解对抗情绪。
2025年,中美关系正处于“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关键节点。
美国的对华关税政策面临司法挑战,科技封锁遭遇中国自主创新的反制,军事威慑在亚太地区的效果也在减弱。与此同时,马德里会谈的共识、英伟达等企业的务实合作、民间交流的持续,又为两国关系提供了新的动力。
未来的中美关系,不会只由白宫的决策决定,更取决于两国在科技、产业、教育等领域的实际互动。当双方能从“相互遏制”转向“相互成就”,从“零和博弈”转向“规则共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稳定共处。
这次通话,或许就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