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成为该党成立70年来首位女性总裁。她将于10月15日正式就任日本首相,也是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这一结果打破了日本政坛长期由男性主导的局面,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光环背后,她的执政之路并不平坦。从党内外压力到经济困局,再到复杂的外交关系,高市早苗面临的挑战远比头衔更沉重。一、政治履历与极右翼立场……
2025-10-06
前些日子,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自民党开始物色新领导人,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成为主要候选人。舆论立刻紧张起来:石破茂好歹算党内对华相对温和的派系,而高市早苗是出了名的极右翼,否认侵略历史、鼓吹修宪扩军、反华立场强硬;小泉进次郎虽年轻,但为博眼球也不乏挑衅言论。不少人担心,这两人上台,日本会彻底滑向反华深渊。这种担忧情绪可以理解,但现实远比“谁当首相”更冷酷——日本已经没有资格决定自己的命运了。谁来演主角,不影响剧情走向。先说最根本的一点:中国现在不惧任何区域冲突,尤其不惧与日本的对抗。从“九三阅兵”集中展示国产尖端武器,到近年歼-20、歼-35、轰-20原型机频现,东风系列导弹不断迭代,福建舰航母海试,055大驱批量服役——中国的军事技术不仅追平美国,在部分领域已实现反超。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强的军工产能。一旦需要,战时动员能力远非美国可比。日本呢?它的所谓“现代化军队”,本质是美军的附属品。F-35战斗机从美国买,宙斯盾系统从美国买,远程打击导弹也得靠美国授权生产。连雷达预警网、指挥通信链路,都深度接入美军太平洋作战体系。真要动手,没有美军指令,日本连导弹都发不出去。更别说经济支撑。日本连续多年贸易逆差,产业外流严重,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被中美双重挤压。年轻人不愿生育,劳动力萎缩,财政常年赤字。在这种情况下,谈扩军?钱从哪来?造舰?钢材都得进口。所以,不管高市早苗喊得多响,她上台后能做的,无非是……
2025-09-16
这事现在谁都知道了,不提名字,但说的就是那个连锁西北菜馆。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创始人出来回应,结果越描越黑,舆情直接爆了。很多人以为是罗永浩一句话把它干翻的,其实不是。罗永浩只是点了个火,真正烧起来的,是早就堆满一屋子的干柴——消费者积了多年的怨气,这次全炸了。贵,不可怕;贵得不合理,才要命先说最核心的问题:贵。这根本不是秘密。一份土豆丝卖40多,一个素菜动辄五六十,肉菜轻松上百,人均消费直逼200+。你去商场随便吃顿饭,结账时心里咯噔一下,正常反应。但贵本身不是原罪。爱马仕贵吗?劳力士贵吗?私人飞机更贵,可没人骂它们“坑人”。为什么?因为预期对得上。你进奢侈品店,就知道自己要花钱买品牌、买身份、买服务。没人进去问:“你们这包怎么比我家冰箱还贵?”问题就出在……
2025-09-15
最近看中美之间的角力,越来越清楚一点: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赢,而是谁的底盘稳、路子对、后劲足,谁就能掌握主动。过去那种“美国出招、中国接招”的局面正在翻篇。现在的情况是,美国还在原地跺脚叫阵,中国已经低头赶路,走出很远了。国与国的博弈,说到底拼的是经济和工业底子。美国确实有钱,但它的钱是怎么来的?印钞机开足马力,国债堆成山。2025年,美国国债突破37万亿美元,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超过10万美元。这数字不是未来预测,是现在的真实负担。更麻烦的是,美国的经济增长靠什么?消费拉动,股市撑场,房地产波动。真正的制造业早就空心化,从钢铁、造船到芯片封装,大部分环节都不在本土。它所谓的“再工业化”,喊了十几年,结果呢?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延期三年还没量产,英特尔自己都砍项目。政府砸补贴,企业拿钱跑路,最后啥也没落下。通胀一直卡在3%上下,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一松银根就怕通胀反弹。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长不到2%,有些机构甚至直接说:衰退就在眼前。这不是危言耸听,是趋势。反观中国,没搞金融霸权那一套,也不靠收割全世界过日子。我们走的是……
2025年8月,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再度访美,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凯恩举行会谈。这是他在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二次赴美行程。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前国家安全顾问穆伊德·优素福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题为《为什么美国应该押注巴基斯坦》,系统阐述华盛顿应调整南亚战略的必要性。这一系列动向背后,是美国对印度战略投资的全面反思,以及对南亚地缘格局的重新计算。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天然盟友”,却逐渐发现新德里并不愿充当其地缘棋子。与此同时,曾被边缘化的巴基斯坦,正重新成为美国可操作的战略支点。自21世纪初起,美国将印度定位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支柱,试图通过政治支持、军事合作与技术共享,将其塑造为遏制中国的区域力量。然而,印度始终奉行独立外交路线:与俄罗斯保持武器交易和能源合作,投资伊朗恰巴哈尔港,拒绝在联合国等场合对中国采取敌对立场,甚至在关税政策上对美设置壁垒。拜登政府虽对此多有不满,但出于“围堵中国”的大局考量,选择容忍。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交易主义”外交风格彻底打破了这一默契。他要求盟友必须“百分百配合”,否则即视为对手。印度的“多边平衡”策略,在特朗普看来无异于“两面下注”。2025年6月,特朗普试图推动印巴和解,要求莫迪政府回应巴基斯坦的和平倡议。遭拒后,两人再未通话。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印关系从“战略性忍耐”转向公开裂痕。美国意识到,印度并非可靠盟友,而是一个追求多极化、不愿依附任何单一霸权的独立行为体。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巴基斯坦的战略……
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