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最近看中美之间的角力,越来越清楚一点: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赢,而是谁的底盘稳、路子对、后劲足,谁就能掌握主动。过去那种“美国出招、中国接招”的局面正在翻篇。现在的情况是,美国还在原地跺脚叫阵,中国已经低头赶路,走出很远了。国与国的博弈,说到底拼的是经济和工业底子。美国确实有钱,但它的钱是怎么来的?印钞机开足马力,国债堆成山。2025年,美国国债突破37万亿美元,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超过10万美元。这数字不是未来预测,是现在的真实负担。更麻烦的是,美国的经济增长靠什么?消费拉动,股市撑场,房地产波动。真正的制造业早就空心化,从钢铁、造船到芯片封装,大部分环节都不在本土。它所谓的“再工业化”,喊了十几年,结果呢?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延期三年还没量产,英特尔自己都砍项目。政府砸补贴,企业拿钱跑路,最后啥也没落下。通胀一直卡在3%上下,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一松银根就怕通胀反弹。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长不到2%,有些机构甚至直接说:衰退就在眼前。这不是危言耸听,是趋势。反观中国,没搞金融霸权那一套,也不靠收割全世界过日子。我们走的是……
2025-09-15
有人问,以色列接连空袭多哈、贝鲁特、大马士革,甚至威胁突尼斯,连美国盟友卡塔尔都照炸不误,那些海湾“王爷们”会不会因此倒向中国,寻求庇护?这种想法既天真,也错判了国际政治的本质。这世界从不存在非黑即白的阵营选择。有的只是利益计算、生存策略和谁更敢掀桌子。即便以色列把多哈炸成废墟,海湾国家又能如何?它们不会集体转向中国,更不会公开挑战美国。原因很简单:这些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两点上——一是与美国的安全绑定,二是对内维持稳定。一旦公开倒向东方,等于同时挑战华盛顿和国内亲美势力,政权风险远大于外部威胁。更何况,这些国家早已习惯“花钱买安全”的模式。他们不指望自己打仗,只求在危机时有人出面调解、提供武器、兜底局势。至于被以色列打了怎么办?答案是忍。因为反抗的成本太高,而忍耐的代价尚可承受。你不能指望一群靠石油美元维系统治的君主国突然觉醒“民族血性”。它们的第一要务是保住王位,不是捍卫尊严。中国或俄罗斯会为了卡塔尔或伊朗亲自下场吗?……
2025-09-14
过去这些年,总有一批人喜欢拿某些小国的富裕与安宁,来质疑“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被历史反复验证的铁律。他们举出的例子无非是新加坡、瑞士、卢森堡、日本、韩国等——国土不大,军备不强,却生活富足、社会安定,似乎成了“和平红利”的样板。他们的潜台词是:你看,只要站队正确、经营得当,弱小也能活得滋润。所谓“挨打”,不过是大国焦虑的产物,与普通人无关。这种论调,本质是把特定历史阶段的暂时现象,当成了永恒规律。他们忘了,这些小国的安稳,并非源于自身实力,而是搭上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便车。它们的繁荣,建立在三个脆弱前提之上:美国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深度嵌入的全球化分工、以及大国之间尚未破裂的战略克制。而现在,这三个前提正在瓦解……
美联储降息预期骤然升温,市场风向在数周内彻底翻转:从“利率高、股市涨、债市牛、就业猛”的“完美经济”,瞬间切换为“高利率不可持续、股市泡沫破裂、债市濒临崩盘、就业数据造假”的末日叙事。这背后,不是经济基本面的突变,而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剧本——特朗普正试图效仿安倍晋三,用激进的货币与财政手段,将美国经济“冻结”在当前状态,熬过他的执政周期。2012年安倍上台时,日本经济已停滞近二十年。他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三支箭——超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看似宏大,实则核心目标只有一个:不让经济继续下滑,也不求真正增长,只求稳住2012年的水平,拖过八年。具体操作:股市翻倍:日本央行直接入市购买ETF,人为推高股指,制造“经济回暖”假象;日元贬值50%以上: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吸引海外资本流入;央行资产负债表翻倍:无限量购债,实质上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结果如何?日本既未陷入恶性通胀,也未实现实质性……
2025-09-13
这件事本身不意外。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整个过程没有悬念,没有震惊,只有程序化的愤怒与必然的报复循环。这说明美国的政治暴力,已经从边缘现象,演变为结构性常态。一、政治极化走到尽头,就是“物理解决”美国党争早已不是政策分歧,也不是治国理念之争。它早已越过“立场对立”的红线,滑向“你死我活”的深渊。当政治变成宗教,立场就是信仰,对手就是异端。而对待异端,历史上从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