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2025年9月25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正式宣布了到2035年的碳排放控制目标。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长期规划,也对当前全球能源政策走向提出了现实挑战,尤其让美国和欧洲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与困境。与会期间,外界注意力虽被特朗普的争议言行吸引,但真正影响深远的,是中国在气候议题上释放出的明确信号:绿色转型不是口号,而是可执行、可量化、可比较的国家战略。一、中国的减排承诺意味着什么?……
2025-09-25
过去几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美国业务,否则就禁止其运营。这项政策早已写入法律,原定执行日期一再推迟,主要就是因为特朗普顶不住压力。TikTok在美国拥有超过1.7亿用户,占美国人口一半以上,其中活跃用户超8000万。如果强行封禁,等于直接得罪上亿选民,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将彻底失去支持。这对正在备战中期选举的特朗普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在最近一次马德里举行的高级别会谈中,美方态度出现明显松动。会谈后,特朗普宣布双方达成框架性共识:将以“合作”方式解决TikTok问题,而非强制出售……
2025-09-20
9月2日上午,上合峰会间隙,中、俄、蒙三国元首举行会晤。中方官方通稿提到“深化互利合作”,并列出三个“联通”:“硬联通”: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软联通”:加强战略对接,扩大本币结算;“心联通”:加强旅游、文化、地方往来。措辞含蓄,但实际动作不小。俄新社和塔斯社当天直接报道:中俄已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道将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CEO米勒进一步确认:这份备忘录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涉及“西伯利亚力量-2”和“东方联盟”两条管道,后者同样是过境蒙古的输气线路。一、备忘录不是合同,但已迈出关键一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听着正式,其实本质是框架性协议。它确定了合作方向、基本原则和机制,但不包含具体价格、工期、投资比例等交易细节。真正的买卖,还得靠后续的补充合同。这就像买房前签的意向书:双方同意要合作,但具体多少钱、什么时候交房、谁出税,还得再谈。不过,能走到这一步,说明三方至少在政治层面达成了共识。尤其是俄罗斯,已经……
2025-09-18
特朗普政府向来爱出些惊人主意。今年3月,路透社曝出一个消息:美国曾考虑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名,在海上拦截伊朗油轮,扰乱它的石油出口。这听起来不稀奇,美国以前也干过类似的事。但问题来了:印度洋这么大,上哪去拦?在霍尔木兹海峡拦?不行,那里在伊朗导弹射程内,一动手就等于直接开战。在曼德海峡拦?也不行,胡塞武装盯着呢,风险太高。漫无目的地派军舰到处巡?那得多少船?成本太高,不现实。想来想去,最合适的地点只有一个:马六甲海峡。这里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中东石油运往东亚,十有八九要从这儿过。伊朗的油轮,很多也是奔着中国来的。美国盯上这里,表面是冲着伊朗,实际上也想试试能不能借此卡住中国的能源通道。但美国做事,从来不喜欢自己单干。就像红海危机时搞了个“护航联盟”,这次特朗普政府也想拉一帮人,搞个“马六甲联合舰队”,专门在马六甲和巽他海峡附近巡逻,查伊朗的船。想法挺好,可一找人,就碰了壁。美国去游说马六甲沿岸三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结果大家都不积极。没人愿意出头当这个“拦路虎”,计划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虽然“联合舰队”没搞成,但这事透露出来的信号很值得琢磨。美国的真实目的,是想借伊朗油轮这个由头,测试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封锁马六甲海峡,控制中东到东亚的石油命脉。而中国,正是……
2025-09-16
从今年起,印度的日子明显不好过。过去几年它高调扩张、左右逢源,自认能借美国之力崛起,踩着中国肩膀上位,结果现在四面受挫,战略全线遇冷。不是别人针对它,而是它自己撞上了三重铁壁:国际格局变了,地缘算盘落空了,发展老路也走不通了。先看印美关系。曾经,印度和美国打得火热,一个想当“亚洲搅局者”,一个想围堵中国,俩人一拍即合。华盛顿甚至放出话来:中高端产业归美国,低端制造让印度接盘,中国直接被踢出局。这盘棋听着美,可现实是……
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