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最近,美国突然把军舰开进加勒比海,对委内瑞拉摆出一副要动手的架势。不少人看得一头雾水:这都21世纪了,美国还玩炮舰外交?真要打仗,犯得着吗?其实这事不难懂——美国不是想抢地盘,而是急了。它发现,光靠自己已经压不住中国了。世界不再是冷战时美苏两家分天下,而是进入“战国时代”:中美俄土这些大国各占一方,谁也不服谁,都想当自家门口的“话事人”。俄罗斯在东欧收复影响力,中国在亚洲巩固势力,那美国呢?它的战略支点在哪?答案是:美洲。现在美国的战略很清晰:要想跟中国彻底“脱钩”,先得把自己的后院稳住。不能让任何国家在“美国家门口”跟中国眉来眼去。而委内瑞拉,正好撞上了枪口。委内瑞拉不是普通对手。它是南美反美的“硬骨头”,几十年不买美国账,还跟中国、俄罗斯走得很近。更重要的是,它有全世界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尤其是重油资源丰富。这种油提炼难度大,但一旦工业化处理成熟,就是能源自主的关键拼图。美国现在搞“再工业化”,喊了多年要重振制造业,可没有稳定、可控的能源供应,全是空谈。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再到南美北部,这一圈如果能整合成“美洲能源+制造带”,就能摆脱对外依赖,特别是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所以打委内瑞拉,表面是惩罚“不听话”,实则是杀鸡儆猴:你看看,连中国罩着的国家,我都敢动。其他国家还想跟北京合作?掂量掂量后果。特朗普政府这次动真格的可能性确实比以前高。不是因为多恨马杜罗,而是因为时机到了。美国需要一场局部震慑,来确立它在……
2025-09-15
9月9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无人机袭击,结果有15架“天竺葵-2”无人机飞进了波兰领空。这玩意儿大家习惯叫它“小摩托”,技术来源是伊朗的“沙赫德-136”,长得丑,飞得慢,载弹才50公斤,还不如一枚155毫米炮弹猛。但它航程远,能打2500公里,成本还低,俄军拿它当消耗品用,专门磨乌军的防空系统。这次闯进波兰,北约一下子紧张了。波兰赶紧出动F-16和F-35战机升空拦截,地面防空部队也拉响警报,忙活半天,只打下来4架,剩下的11架要么飞出去了,要么掉在波兰地面上。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外国无人机都飞到你国土上来了,按理说该算严重事件。可北约最后啥也没干,没启动集体防御机制,也没对俄罗斯出招,就这么冷处理了。其实这结果不奇怪。北约这些年嘴上喊得凶,真到了动手的时候,早就没那个底气了。它过去几十年打的都是碾压局,美军带着一帮盟友,海空军压过去,敌人连飞机都起飞不了,哪还用得着搞什么战场防空?所以北约一直不重视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防御。美军自己也是在阿富汗、伊拉克打治安战,基地老被火箭弹和无人机骚扰,才想起来把军舰上的近防炮搬到陆地上凑合用。欧洲更惨,连这种改装都懒得搞,压根没准备打这种“脏活累活”。现在被俄罗斯十几架“小摩托”一试,立马露馅。不是波兰空军不行,是整个……
2025-09-14
以色列出动15架战机,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实施空袭,理由是清除藏匿在当地的哈马斯高层。此次行动未事先通报任何国家,也未宣战,完全以突袭方式进行。战机航线极可能穿越沙特领空,或经红海绕行阿拉伯海进入卡塔尔,无论哪条路径,均构成对多个阿拉伯国家领空的侵犯。更值得玩味的是,沙特与卡塔尔均为美国长期军售对象,两国装备了大量美制防空系统,包括“爱国者-3”导弹防御体系。然而,在以色列战机逼近甚至进入领空期间,这些号称世界顶级的防空网络毫无反应——雷达未预警,导弹未升空,指挥系统如失能。三天之内,以色列接连对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也门、卡塔尔六地发动打击,行动之密集、范围之广,远超以往。此类军事冒险,若无外部默许,难以想象其胆量与底气从何而来。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对卡塔尔的空袭行动,曾获得美国方面的知情甚至默许。这并非简单的外交支持,而是对盟友安全承诺的公然践踏。美国长期向中东国家出售军火,其逻辑不仅是赚钱,更是构建依附性安全体系:通过武器销售绑定政治关系;借维护、升级、零部件供应控制使用权限;将买方纳入情报与作战协同网络,强化影响力。但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可信”——盟友必须相信,花重金采购的武器真能在危急时刻保卫国土。如今,现实却是:卡塔尔斥资数十亿美元采购11套“爱国者-3”系统,配备768枚拦截弹,结果在面临实际空袭时形同摆设。不是系统性能不足,而是美国可能通过软件锁、通信中断或后门指令,主动禁用……
2025年9月13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封致“北约国家及全世界”的公开信。内容冗长、情绪化、逻辑跳跃,但核心意图清晰:将俄乌战争的责任从自己身上剥离,并迫使欧洲盟友承担更多代价。这不是政策宣示,而是一次典型的政治甩锅术——以强硬姿态掩盖战略无力,用荒诞条件转移矛盾焦点。这封信的背景是近期三起国际事件:特朗普盟友查理·柯克在活动中遭枪击身亡;以色列疑似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袭击;波兰声称遭遇俄罗斯无人机越境攻击。其中,波兰事件成为导火索,欧洲多国借此向美国施压,要求北约采取更强硬行动。面对压力,特朗普没有选择协调或安抚,而是反手抛出一份近乎羞辱性的“最后通牒”。其内容可归纳为五点:要求所有北约国家立即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否则美国不会对俄实施“重大制裁”;指责部分北约国家仍在购俄油,“令人震惊”,削弱自身谈判地位;提议北约集体对中国征收50%至100%关税,称此举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强调这是“拜登和泽连斯基的战争”,他只是来“帮助结束”的;威胁若不听从他的方案,北约就是在浪费美国的时间、金钱与耐心。表面看,这是强硬路线的延续;实则是一场精准的三重打击——既推卸责任,又制造混乱,更趁机敲打……
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被子弹击中,非但没倒下,反而高举拳头怒吼“FIGHT!”,瞬间成为“殉道者”,政治资本暴涨,最终入主白宫。而他的精神继承人——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不到两年,就从神坛跌落泥潭。2025年中期选举造势现场,迎接他的不再是欢呼,而是臭鸡蛋、烂白菜,还有砸得砰砰作响的石头。他没有还手,没有怒吼,只在保镖簇拥下仓皇逃离。这一幕,不是偶然,是必然。它标志着一个政治神话的破灭:极端自由主义实验,在现实面前……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