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美国会前制造摩擦,中国强势回击


2025年09月14日 
 

第四轮中美经贸会谈即将在西班牙举行,这是双方在长期对抗后又一次接触。
但美方在会谈前夕并未表现出缓和姿态,反而连续采取多项施压行动。

美国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军舰以“自由航行”名义进入台海;
施压墨西哥对中国商品加征“二次关税”;
再度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些动作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典型的战略前奏——在谈判开始前制造紧张氛围,试图通过外部压力提升自身议价地位。
其逻辑是:先制造危机,再以“解决危机”为条件,换取中方让步。


一、美方的施压策略已失去实效

过去十年,美国习惯于以“实力地位”与中国对话。
所谓“实力地位”,即依托军事同盟、金融霸权、技术垄断三大支柱,迫使对手在谈判桌上低头。

但现实正在改变:

  • 军事上,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自由已受到实质性限制,中国区域拒止能力成型;
  • 金融上,美元信用持续透支,美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 技术上,华为5G、国产AI芯片、先进封装等领域的突破,正在瓦解“不可替代”的神话。

美国仍掌握部分高端环节,但已无法单方面决定全球产业链走向。
它想通过“实体清单”切断中国获取关键技术的渠道,结果却是加速了中国的国产替代进程。

此次新增23家中国企业入列,名单涵盖半导体、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
但其中多数企业早已在美国管制范围内,实际影响有限。
这更像是一次象征性动作,意在向国内鹰派交代,而非真正打击中国科技发展。


二、中国的反制: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设局

面对美方施压,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

  • 对美国对华集成电路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 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

这两项调查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规则层面的反击。
美国长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限制,却拒绝提供证据或听证程序。
中国此次以“反歧视”名义立案,正是借用WTO框架下的非歧视原则,反过来质疑美方政策的合法性。

反倾销调查同样如此。
美国频繁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却对中国反制措施百般指责。
现在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迫使美方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应诉。

这种“以法对法”的策略,比单纯的关税反制更具杀伤力。
它不直接中断贸易,而是制造长期不确定性,让美企在投资决策时不得不考虑政治风险。


三、特朗普的困境:急于求成,却无牌可打

特朗普政府希望尽快达成一项“大协议”,以展示其对华政策的“胜利”。
但他面临两个无法突破的障碍:

  1. 国内经济基本面恶化
    尽管关税收入上升,但代价是通胀压力加剧、企业成本攀升、消费者负担加重。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新预测下调今明两年GDP增长与就业数据,衰退风险上升。
    若无法在短期内改善经济表现,特朗普2024年连任前景将受重创。

  2. 缺乏实质性筹码
    美国曾指望通过芯片断供迫使中国妥协,但中国在成熟制程、先进封装、自主设备等领域取得进展,削弱了制裁效力。
    同时,美国农业、能源、稀土加工等领域对中国依赖加深,反制空间有限。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只能采取“边打边谈”策略:
一方面制造摩擦,维持强硬形象;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避免局势失控。

这种矛盾姿态,暴露了其战略上的被动——既不敢彻底脱钩,又不愿接受现状。


四、全球局势牵制美国战略聚焦

美国本应集中资源应对中国崛起,但其战略注意力被多重危机分散:

  •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宣布暂停与乌克兰和谈,战场陷入僵局。
    欧洲多国计划向乌克兰派兵,冲突外溢风险上升。
    特朗普此前与普京达成的“能源协议”已名存实亡,美俄关系再度恶化。

  • 中东动荡:以色列对卡塔尔等地实施越境打击,激化与阿拉伯国家矛盾。
    美国既需维持与以色列的同盟关系,又不愿彻底失去阿拉伯世界支持,陷入两难。
    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在停火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显示出盟友协调失灵。

  • 盟友体系松动: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反对援乌政策;
    拉美国家拒绝追随美国对华围堵;
    欧洲在对华电动车调查中态度谨慎,不愿全面对抗。

美国试图以“盟友网络”围堵中国,但盟友各有算盘,难以形成合力。


五、中国的战略定力:持久战思维

中国对美政策的核心是稳定与可持续。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不是口号,而是基于实力与耐心的现实选择。
中国清楚,美国不会轻易放弃霸权,也不会真心接受平等对话。
因此,不追求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通过长期博弈,逐步改变力量对比。

在高科技领域,持续投入研发,突破关键环节;
在军事上,保持适度扩张,形成有效威慑;
在外交上,避免孤立,拓展合作空间;
在经济上,推进内循环,降低外部冲击风险。

这种战略不依赖某一战役的胜负,而是着眼于十年以上的趋势演变。


六、结语:霸权衰落不是事件,而是过程

美国仍在全球拥有广泛影响力,但其主导能力正在系统性下降。
它还能制造麻烦,却难以决定结局;
它可以发起制裁,但无法阻止对手发展;
它想维持“不可战胜”的形象,但每一次挑衅都暴露出其力不从心。

中国并未宣称胜利,也不急于取代。
它所做的,只是坚持发展自己,完善体系,等待结构性变化自然显现。

历史不会因一次会谈或一项调查而转向。
但它会记住:当一个大国开始用规则对抗霸权,用耐心对抗焦虑,用发展对抗遏制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已有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特朗普的“三把火”
下一篇:以色列空袭多哈,助力中国军火大卖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