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法国街头又烧起来了


2025年09月15日 
 

2025年9月,法国爆发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抗议浪潮席卷全国两百多座城市,从巴黎到马赛,从里昂到波尔多,街头烈火熊熊。民众焚烧轮胎、垃圾桶,封锁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公共交通瘫痪,学校全面停课,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文化地标紧急闭门谢客。警察与示威者激烈冲突,多人被捕,警员受伤,部分餐厅、商店和政府建筑遭纵火,浓烟蔽日,秩序崩坏。

表面看,导火索是总理贝鲁推出的438亿欧元财政紧缩计划:取消两个公共假日、削减医保支出、冻结养老金调整。
但问题没这么简单。
法国人不是不能吃苦,而是拒绝被当成“替罪羊”——一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看着政府把钱源源不断地送往乌克兰战场。


先看这轮紧缩到底有多狠。
取消两个公共假日,意味着一年少休两天,多工作14小时;
医保方面,主要是牙科治疗自付比例从30%提高到50%;
养老金暂时不涨也不降,只是冻结调整机制。
按国际标准,这种调整不算激进,德国、意大利过去也搞过类似操作。
可法国人反应如此激烈,说明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信任的崩塌。

我曾与里昂一家企业合作,进口核电站专用的手套箱。那家企业技术领先,全球少有替代品。但他们的工作节奏令人崩溃——邮件回复动辄一两个月,项目推进缓慢。后来才明白,人家一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休假。
法国实行35小时工作制,法定年假5周,加上节假日和企业福利假,普通人年均休假超过150天。
对他们来说,工作是维持生活的手段,生活才是目的本身。

这种高福利、低工时的生活方式能维持几十年,靠的是三大支柱:
一是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让工业和民生能源成本极低;
二是美国主导的北约提供军事保护,法国不必大搞军备;
三是中国等亚洲国家输出大量廉价商品,让普通家庭生活成本可控。

欧洲人享受着全球化红利,既不用拼命生产,也不用拼命生育。劳动力缺口靠中东、北非移民填补,社会运转看似顺畅。
可如今,这三根支柱全断了。
俄乌战争后,欧洲主动切断俄能源供应,电价翻倍;
美国逼欧洲将军费提到GDP的5%,国防开支暴增;
对华贸易摩擦加剧,关税和技术壁垒越筑越高。

更糟的是,移民问题早已失控。
外来人口带来了廉价劳动力,也带来了治安恶化、文化冲突和社会分裂。
原本的“福利天堂”,变成了“治理泥潭”——税收增长乏力,公共服务不堪重负,青年失业率高达18.5%,经济增速仅0.2%,通胀持续在4.2%高位徘徊。

政府债务占GDP已达114%,每年支付的利息超过国防预算。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龙政府一面宣布追加1.7亿欧元援乌资金,一面要求民众接受福利削减。
换谁都不能忍:你有钱支援外国打仗,没钱保障本国养老?
这不是政策分歧,这是赤裸裸的价值排序——国民福利必须为地缘战略让路。


法国政府当然有苦衷。
财政赤字连年超标,欧盟反复警告,若不紧缩可能面临信用危机。
北约施压要增加军费,乌克兰战局未定还需输血,国内产业外流、税基萎缩,不从老百姓身上挖钱,还能从哪找?

但问题在于,福利制度是法国社会的“底层操作系统”。
它不是可选项,而是建国根基。
二战后法国建立全民福利体系,承诺公民从摇篮到坟墓都有保障。
这个契约一旦打破,政府的合法性就动摇了。

马克龙想玩“换人免责”的老把戏,撤换总理,假装问题出在执行层。
结果民众根本不买账,口号从“反对紧缩”升级为“马克龙下台”。
民调显示,政府支持率跌破20%,82%的民众认为“执政无能”。
这不是换个总理就能糊弄过去的危机,这是发展模式的整体破产。


更深的矛盾在于:为什么欧洲左翼政权死扛乌克兰战争不放?
国内经济停滞、社会动荡、财政吃紧,还要年年砸上百亿欧元军援?
说他们有战略远见,纯属笑话;
说他们怕得罪美国,可美国现在自己都乱成一团。

真正的原因是,欧洲政坛背后存在一个隐形权力结构——所谓“跨大西洋影子政府”。
它由跨国金融资本、主流媒体、NGO组织、技术官僚和安全机构组成,核心目标是维持欧美联盟的绝对主导地位,确保欧洲继续依附美国,遏制俄罗斯,牵制中国。

在这个体系下,乌克兰不是战场,而是棋子;
法国人的假期、养老金、医疗保障,也不是权利,而是可以牺牲的筹码。
只要地缘战略需要,国内稳定可以暂时搁置。

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势力,正在挑战这套体系。
他骂索罗斯、反建制、主张“美国优先”,本质上是在和这个“影子政府”开战。
法国的抗议浪潮,表面上是反政府,实际上是右翼力量与左翼建制派对决的一部分。

德国七名右翼候选人接连离奇死亡,媒体集体沉默;
印尼总统参加上合峰会后爆发骚乱;
尼泊尔总理出席中国阅兵后亲印政府倒台,反印势力上位;
美国网红柯克被枪杀,调查却轻描淡写归为“个人犯罪”——这些真是巧合吗?
当媒体、司法、情报系统都被同一股势力掌控,任何“不合拍”的声音都会被抹去。

法国的动乱或许不是由“影子政府”直接策划,但它的存在让改革寸步难行。
政府走马灯式更换,问题越积越多,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当民众发现,无论选谁都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命运,街头就不再是抗议,而是革命的前奏。


法国人有革命传统,不是因为爱闹事,是因为他们真敢掀桌子。
1789年推翻君主专制,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1968年学生工人联合造反。
每一次,都是当权者把所有合法渠道堵死,人民才选择彻底重来。

今天的法国,经济困局无解,社会撕裂加深,政治信用破产。
如果马克龙继续硬扛,不撤回紧缩政策,不调整援乌战略,不回应民众诉求,那么这场动乱就不会是终点。
革命不会天天喊,但当所有出路都被封死,暴力就成了唯一选项。

别以为大革命是历史课本里的故事。
它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步步被逼出来的。
现在的法国,已经站在了那个边缘。
不是谁想革命,是现状已经容不下妥协。



已有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印度的困局
下一篇:美国言论自由现形记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