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欧洲街头的喧嚣,中东地区的战火,美国政治的荒诞——世界像个分裂的舞台,每个角落都在上演截然不同的剧本。而最近在美国,一场以“言论自由”为名、实为大规模猎巫的行动,正席卷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
一名美国陆军上校斯科特·斯蒂芬斯因评论极右翼活动人士查理·柯克之死,遭到停职。他在社交媒體寫道:柯克之死是悲剧,但他长期在校园散播仇恨、种族主义与歧视,“我们不该对豹子终于咬掉他的脸感到惊讶”。这番话,明明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却成了他被军方停职的“罪证”。
另一方也没在客气。极右翼网红劳拉·鲁默在枪击案后立即发文,扬言要把所有庆祝柯克死亡的人“搞到失业”。南卡罗来纳州一名高中教师就因发帖“美国今天变得更伟大了”而被开除。CNN注意到,保守派账号正像组织行动一样,实时更新“因批评柯克而丢工作”的名单。截至目前,已有军官、教师、消防员、评论员等数十人被停职或解雇。
所谓“言论自由”,在美国早已变成“谁嗓门大、谁后台硬,谁就定义自由”的游戏。国土安全部长诺姆指责左派“借机煽动邪恶”,马斯克更直接称“左派就是谋杀的一方”。两派互扣帽子,拼命把对方塑造成“全民公敌”,却没人冷静下来问一句:我们究竟还能不能说话?
更荒诞的是,一些流亡美国的异见人士突然发现自己里外不是人。他们原本用母语在小众圈子批评柯克、表达立场,结果全被懂行的“自己人”截图翻译、@美国官员举报。这些人拿美国绿卡、求政治庇护,却骂保守派盟友?顿时,他们成了特朗普政府眼中的“叛徒”,面临查税、遣返甚至取消身份。逃来逃去,最后仍是无处可逃。
这场闹剧暴露了几个残酷现实:
一、美国所谓的“言论自由”从来有条件。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是谁、对方是谁。如今更成了党派斗争武器,一边指责对方“搞取消文化”,一边自己更狠地封杀异己。
二、美国内外都需要一个“敌人”。外面要找中国、俄罗斯;内部则把不同立场者打成“反美势力”。仿佛没有敌人,美国就不会团结——其实只是有些人不会搞政治。
三、混乱之下,普通人最难存活。当你发条帖子都可能失业,当警察、教师、军官都因一句话丢工作,所谓自由,不过是贴在墓碑上的勋章。
再看看世界:中东在爆炸,欧洲在示威,俄乌战场在绞肉,美国在搞“内部清洗”。并不是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而是有些人幸运地活在尚属平稳的地方。
平凡的日子,从来不是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