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美国农民正在绝望地哭诉,这是我这辈子种得最好的庄稼,因为关税战,中国不要了,现在只能打碎了烂在地里……
自2025年1月起,中国已全面暂停采购美国大豆与玉米。取而代之的是,巴西的大豆正通过新建的港口和升级的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卢拉访华期间签署的12个港口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压低巴西大豆的物流成本,预计降幅达18%。中国对南美基础设施的投资早已不是秘密,这些布局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供应链优势。
美国农民的困境,根源不在天气,也不在产量,而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市场逻辑崩塌了。
他们习惯了高杠杆、高投入、高出口的农业模式。几千上万亩土地,靠贷款买种子、化肥、农机,收益则依赖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一旦出口通道被切断,整个链条立刻断裂。收入归零,债务照付,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问题来了:谁造成了这个局面?
答案很明确——美国自己。
从发动对华关税战开始,美国政府就选择了将农业作为战略筹码。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本意是打击中国制造业,结果反噬最严重的是美国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市场份额,还加速了中国供应链的替代进程。中国不是没有大豆需求,而是不再需要美国的大豆。
更关键的是,这种需求本身就在结构性下降。
中国主粮自给率极高:小麦、水稻超过100%,玉米97%以上。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支撑生猪养殖。而这一领域,巴西和阿根廷已完全能替代美国。中国过去十年在南美持续投资仓储、运输和港口,早已为去美化做好准备。当政治风险显现,切换供应商只是执行预案。
美国农民的抱怨,本质是霸权红利消失后的不适应。
他们曾长期享受“美国优先”带来的全球定价权和强制市场准入。靠着金融和军事霸权,美国农产品以低成本倾销全球,换取高附加值的工业品。这种不对等交换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如今中国市场转向,他们才发现,所谓“自由贸易”,从来只允许自己赢。
讽刺的是,这些农民大多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他们投票给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人,结果却因这场“伟大”的贸易战而颗粒无收。他们支持的政策,最终摧毁了他们的生计。这不是悲剧,是因果。
中国并不依赖美国农产品。我们的粮食储备足以应对全球性危机。美国媒体曾渲染“中国囤积全球一半粮食”,恰恰说明其焦虑。而中国庞大的消费能力——吃掉全球52%的蔬菜、70%的西瓜、半数以上猪肉和鱼肉——背后是完整的农业与工业协同体系,不是靠某一个进口来源支撑的。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是刚性的。一辆中国产汽车可能在美国卖3万美元,但其中的电机、电池、电子元件,在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翻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不是价格问题,是产业链完整性问题。美国没有能力重建这套体系,短期内也不可能。
所以,这场所谓的“贸易战”,从一开始就不对称。
中国可以轻易找到替代农产品来源,美国却找不到替代中国制造的方案。顺差持续扩大,不是偶然,是全球分工现实的反映。
美国农民现在在网络上哀叹“中国不要我们的庄稼了”,但市场经济没有义务为谁兜底。你不能一边支持封锁中国技术,一边指望中国市场对你敞开;不能一边鼓吹脱钩,一边责怪别人不再买你的东西。
历史上,美国曾因对华贸易逆差不满,就发动鸦片战争强迫倾销。今天,他们失去了这种能力,只能用哭诉代替炮舰。可惜,哭也没用。
中国从不强买强卖。想卖,就拿出市场愿意接受的产品。美国大豆不是战略物资,只是饲料原料。巴西能产,阿根廷也能产。中国的选择权,比美国大得多。
至于美国农民的命运?那是美国政策的副产品,不是中国的责任。
尊重市场,就该接受市场结果。多收了三五斗,卖不掉,倒进地里,这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美国人自己信奉哈耶克,现在轮到他们体验了,没什么好同情的。
说到底,这不是农业问题,是霸权退潮的缩影。
中国没做错什么,只是不再配合那套“你生产粮食,我生产规则”的旧秩序。现在,我们自己建港口、修铁路、签协议,直接对接资源国。美国农民的麦田里,埋葬的不只是大豆,还有旧时代的幻觉。
顺差不是抢来的,是做出来的。谁掌握了真实生产力,谁就掌握贸易主动权。
剩下的,交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