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美国政治正确下的大清洗


2025年09月15日 
 

查理·柯克死于枪击,这件事本身在美国并不算新闻。毕竟,2024年全美已经发生超过487起大规模枪击案,平均每天都有人倒在枪口下。但这一次不同,因为死者不是普通人,他是特朗普的盟友、坚定的拥枪派代表人物,也是全国步枪协会(NRA)的忠实代言人。

于是,一场围绕他死亡的政治操演和舆论风暴迅速席卷全美。

一、一个拥枪者的死亡,如何被包装成“殉道”

查理·柯克生前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如果你觉得我错了,那就来证明给我看。”这句话原本是他用来挑战反对拥枪的人——意思是,你们说持枪不安全?可现实是,没有枪才更危险。

讽刺的是,有人真的“证明”了他错的方式:开枪把他打死了。

凶手是否真因这句话动手尚无定论,但结果却成了黑色幽默:一个鼓吹“枪能保护生命”的人,最终死在枪下。

按常理推断,这本该引发社会对枪支泛滥问题的反思。但在美国,事情的发展完全走向了反面。

特朗普第一时间宣布为柯克降半旗致哀,并追授总统自由勋章,称其为“捍卫第二修正案的英雄”。主流媒体开始反复播放柯克演讲片段,把他塑造成理念牺牲者。大学校园里,学生举着标语悼念,高喊“为查理持枪”,仿佛他的死不是悲剧,而是一场值得纪念的理念胜利。

更离谱的是,印有“如果你觉得我错了,请证明给我看”字样的T恤和帽子开始热销,成为某种政治符号。步枪协会借机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兜售“更多枪=更安全”的逻辑。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一个人用生命验证了拥枪政策的风险,结果整个系统不仅不反省,反而把他当成烈士供起来,还借此强化原有立场?

二、同情成了强制任务,不同情就是犯罪

真正的问题还不在这里。

当一部分人对这场“全民哀悼”表示冷漠甚至质疑时,麻烦来了。

有人在网上留言:“查理·柯克是谁?死了就死了,关我什么事?”
有人评论:“一个推动枪支扩散的人最后被枪杀了,这不是报应是什么?”
还有人只是保持沉默,既不发声支持,也不参与悼念。

这些反应在美国当前的政治氛围中被视为不可容忍的“道德缺失”。

很快,一个名为“查理·柯克的谋杀者”的网站上线。它收集了约两万名曾发表过负面或冷淡言论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社交媒体账号,甚至家庭成员信息,全部公开曝光。

网站宣称这些人“虽未扣动扳机,却是精神上的共犯”,号召公众对他们进行抵制、举报乃至威胁。

这不是个例,而是系统性反应的一部分。

密歇根州一名普通员工汤姆,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句“他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当天下午就被公司解雇。
一位漫画家因拒绝参加悼念活动,被DC漫画终止合作。
微软的一位评论员仅仅指出“柯克的极端言论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就被立即开除。

企业争先恐后地划清界限,生怕被贴上“不敬”标签。政府也迅速跟进。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公开警告外籍人士:不得发表关于柯克事件的“不当言论”,否则将面临签证吊销或拒签处理。

他还鼓励民众积极举报身边“态度有问题”的人。据说半天之内,相关部门就收到了一万多条举报信息。

短短几天内,一场以“道德纯洁性”为名的社会清洗全面展开。你不需要杀人放火才算罪犯,只要你没表现出足够的悲伤,你就成了“非我族类”。

三、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种现象在美国并非新鲜事。它的根源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机制:把某些议题神圣化,形成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然后用道德绑架压制异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J.K.罗琳事件。

2020年,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来大姨妈的人就是女人。”这句话本意是讨论女性权益,但她触碰了跨性别议题的红线。

西方LGBT团体立刻发动围攻。她被骂作“仇恨分子”“时代垃圾”,读者要求她滚出英国,演员寄安眠药威胁她自杀,出版社将她从哈利波特官网作者名单中移除,连20周年纪念活动都不允许她出席。

三位主演纷纷站出来谴责她,其中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更是公开表态:“跨性别者就是女人,我希望她的言论不会伤害到他们。”

罗琳多次道歉,强调自己支持LGBT权利,但没人接受。她的书被下架,演讲被取消,人身安全受到持续威胁。

为什么一句普通的话会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弹?因为在今天的美西方社会,有些话题已经不再是观点之争,而是信仰之战。你说错一个词,就等于亵渎神明。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2023年,南加州大学一名教授在课堂上讲解中文习惯用语时提到“那个”,由于发音接近英文中的种族歧视词汇“nigger”,立刻被学生举报。

尽管他并无恶意,且语境完全不同,学校仍迫于压力将其停职并最终解雇。数千人游行抗议,校方连解释都不敢多做。

在美国,你可以持枪杀人而不被判重刑,但说错一句话,职业生涯立马终结。

警察每年枪杀多名黑人,往往不了了之;但如果哪位警官被录到说了句“黑鬼”,马上就会被免职、社死、起诉。

这不是法律问题,这是表演政治。你要做的不是真正尊重谁,而是表现出“足够尊重”的样子。

四、越缺什么,越要大声喊出来

现在回头看,一切都很清楚了。

美国人常说:“我们最有道德,最同情弱者,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国家。”

但他们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对加沙数十万人伤亡视而不见,支持以色列军事行动;
他们嘴上讲人权,历史上却靠屠杀印第安人、贩卖奴隶建立国家;
他们标榜言论自由,实际上谁敢挑战主流叙事,立刻就会遭到封杀、开盒、失业。

所以你看,越是缺乏的东西,越要大声喊出来。
越是做不到的事,越要挂在嘴边。

查理·柯克之死不过是一个导火索,引爆的是美国早已存在的极端化、标签化、非黑即白的公共 discourse(公共讨论)。在这个体系里,你不光要说正确的话,还得做出正确的表情,流下正确的眼泪。

否则,哪怕你只是沉默,也会被当作敌人。

这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这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专制。

它不要求你行动违法,只要求你思想不合群,就能让你万劫不复。

所以说到底,别信那些高调的宣言。看一个社会真不真诚,不是听它说什么,而是看它能不能容忍不同的声音,能不能允许别人不哭。



已有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卡塔尔遭袭后,中东的“结界”正在松动
下一篇:450万人涌入,谁都扛不住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