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2025年9月18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公开表示:根据巴基斯坦与沙特最新签署的《战略共同防御协议》,如果沙特需要,巴基斯坦的核能力可以为其提供支持。这是巴基斯坦首次明确表态,等于正式承认将沙特纳入自己的核保护伞。这一消息震动中东,也引发外界对地区格局变化的广泛讨论。更引人关注的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近年来多次公开批评以色列,甚至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希特勒相提并论。与此同时,土耳其与沙特、巴基斯坦的互动频繁,让人不禁猜测:土耳其会不会有一天退出北约,转而加入这个正在形成的中东新安全联盟?……
2025-09-21
最近几年,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处境越来越孤立,支持者变少,批评声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TikTok这类社交媒体打破了过去西方主流媒体对中东议题的舆论控制。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巴以问题时,普遍偏向以色列。很多关于加沙地带平民遭遇的视频和新闻,在传统平台上要么被删除,要么被限流。普通欧美民众看到的信息,大多是经过筛选的。他们很少能直接看到加沙医院被炸、学校被毁、平民伤亡的画面。比如在Quora、X(原Twitter)等平台上,只要发布对以色列不利的内容,账号很容易被封禁。很多人因此不敢发声,整个西方社会就像处在一个“信息茧房”里,只听得到一种声音。但TikTok不一样。这个平台对内容的审核机制和西方传统社媒不同,关于加沙的视频在这里传播得很快。大量现场画面被上传:倒塌的楼房、街头的废墟、受伤的儿童、死去的婴儿、失去亲人的家庭……这些画面真实、直接,冲击力很强。这些内容以前在西方媒体上几乎看不到。现在通过TikTok,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国家的普通用户都看到了。很多人是第一次意识到,加沙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人道危机。随着这些视频的广泛传播,西方公众对以色列的看法开始动摇。过去很多人认为以色列是“民主灯塔”“中东唯一民主国家”,现在看到这些画面后,开始质疑这种说法。更关键的是,这种质疑不是只来自少数群体,而是逐渐成为主流。从纽约、波士顿到伦敦、巴黎,支持加沙、反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游行越来越多。参与者不只是……
2025年9月19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谈了两个多小时。通话结束后,双方都发了消息。中方说:这次沟通是“务实、积极、建设性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回应:通话“非常富有成效”。这通电话不是突然来的。此前5天,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高级别会晤,算是为这次元首通话做了铺垫。再往前看,美国为了争取在谈判中多点筹码,动作不少:鼓动欧盟对中国加税、派美英军舰穿航台海、在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怂恿菲律宾在黄岩岛搞小动作,甚至还暗中让波兰截停中欧班列。说白了,美国还是老套路:想一边谈合作,一边拿刀指着你,逼你让步。可问题是,这套在今天的中国面前,已经不好使了。现在中美之间的较量,时间在中国这边,主动权也在我们这边。这不是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趋势。从这次通话内容看,特朗普的调门明显软了。根据中方通报,他讲了这么几件事: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非常精彩”;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合作能办成大事,美方希望和中方保持长期良好关系;支持双方团队磋商,妥善解决TikTok问题;愿意和中方一起维护世界和平。这和过去动不动加关税、搞制裁的强硬姿态,明显不一样了。彭博社7月就注意到,特朗普最近对中国的语气缓和了不少,目的是为了促成这次元首通话,推动贸易谈判。这种态度,和他对其他贸易伙伴动辄威胁加税的做法,完全是两回事。说白了,就是对中国硬不起来,只能坐下来谈。不光是特朗普,他身边的人也变了。马德里会谈后……
有些事,当时看着挺狠,过后才发现是臭棋。比如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又比如打阿富汗、伊拉克这两场仗,还有后来制裁中兴、华为。炸使馆那件事,让中国人彻底看清一点:指望别人仁慈没用,只有自己强大才安全。这件事反倒刺激了中国加快技术自立的决心,埋头发展,反而追得更快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美国花了上万亿美元,拖了二十多年,国力被耗得差不多了。更关键的是,这期间中国在闷声搞建设,科技、工业、基建全速推进。等美国回过神来,发现对手已经快追到身后了。2018年特朗普上台,对华打贸易战,也是个败招。之前很多人觉得,国际市场啥都能买,没必要什么都自己搞,连耕地红线都争论要不要守。那时候企业采购国产设备,总担心:“万一出问题谁负责?”现在大家问的是:“万一美国断供怎么办?”2020年,美国对华为下手,直接切断芯片供应。当时华为确实难,手机业务几乎停摆,连操作系统都没着落。但五年过去,局面大变:鸿蒙系统出来了,麒麟芯片回来了,就连光刻机这种最难的设备,也有了突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芯国际正在试运行一台国产深紫外(DUV)光刻机,由上海宇量昇科技研发。这台机器通过多重曝光技术,能生产5纳米芯片。更重要的是,它的大部分零部件已经国产化。这个“宇量昇”听着陌生,其实背景很深。它只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上海创科微,另一个是深圳新凯来。创科微是上海国资委全资控股,新凯来是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表面看是两家地方国企,背后其实是……
2025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在利雅得正式签署《战略共同防御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军事攻击,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侵略,另一方将采取相应行动。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随后公开表示:巴基斯坦的核能力,可以根据协议为沙特提供支持。这意味着,沙特首次被纳入核保护伞。中东地区几十年来的安全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几十年,中东国家的安全逻辑很简单:卖石油赚美元,拿美元买美国武器,再把钱投回美国金融市场,换来美国的安全承诺。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海湾国家,长期依赖美国保护。他们甚至为了讨好美国和以色列,把伊朗当成头号敌人。但这个模式最近彻底崩了。以色列在72小时内连续对六个中东国家发动空袭,其中就包括卡塔尔——这个国家不仅和美国关系紧密,境内还有美军在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乌代德”,驻扎着四千多名美军。然而,当以色列空袭多哈时,美军的防空系统毫无反应。更离谱的是,有消息指出,美国不仅没阻止,反而向以色列提供了情报和航线支持。这一下把沙特彻底惊醒了。沙特花了数千亿美元,买了成堆的F-15、F-16和“爱国者”导弹系统,结果发现这些武器在关键时刻根本没人启动,也无人支援。美国的“保护”原来是一张空头支票。为什么选巴基斯坦?既然美国靠不住,沙特必须找新靠山。但直接投向中国,美国必然强烈反对。于是,沙特选了一个折中方案:和巴基斯坦结盟。巴基斯坦有四个特殊优势……
最近在美国最热的话题,不是总统候选人柯克遇刺,也不是美联储降息,而是特朗普突然宣布:H-1B签证,以后每年收费10万美元。这个消息一出,全美炸锅。有视频显示,一些已经登上回国航班的印度人,突然收到公司或律师通知,当场要求机长停机,他们要立刻下飞机——因为如果离境,可能再也回不去了。是不是真有这么严重?确实是。亚马逊、微软、脸书等大公司紧急向员工发通知:如果你持有H-1B签证,目前在美国,请暂时别出国;如果你人在国外,务必在9月20日前赶回美国。这些公司不是开玩笑。因为特朗普9月19日签发的行政令,彻底改变了……
9月19日晚,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第三次直接通话,交谈持续了2小时45分钟,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开始。无论是通话时长,还是双方通稿中“坦诚深入、务实积极、建设性强”这样的措辞,都说明这次对话非同寻常。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调整期,这次通话,可以看作是未来十年两国互动走向的一次重要风向标。TikTok问题成焦点,背后是数字主权之争……
最近特朗普在一次通话中提到,美方愿意同中方一道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这话听起来挺正式,但细琢磨,其实透露出他对当前局势的判断变了。尤其是这句话放在今天说,不是偶然。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中国越发展,世界反而可能越稳。特朗普一直把中国当成头号对手。2017年他第一次当总统时,上来就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觉得只要挥几拳,中国就会撑不住,乖乖让步。结果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搞贸易战,想减少中国出口,可那几年中国外贸反而猛增,2020年前后出口增长率一度达到37%。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依赖不降反升。他卡科技,重点打击华为、中芯国际,想让中国芯片产业瘫痪。可几年下来,中国不仅没被打垮,反而成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之一。成熟制程芯片产能充足,连美国企业都得靠中国供应。到了拜登时期,又想打金融战,结果也没捞着好处。中国金融市场稳得住,外汇储备充足,美国那套手段压根不起作用。最后美国转头去收割欧洲、日韩这些盟友,自己先动手了。现在特朗普又要回来,还是那套老办法,甚至喊出要把对华关税加到200%。可现实更不给他面子。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
最近印度媒体又开始吹了,说要增购114架法国“阵风”战斗机,还宣称“阵风F4比中国的歼-35A更强”。这种话在国际上听起来有点搞笑,毕竟连“阵风”能不能打赢中国的歼-10C都存疑,更别说挑战更先进的歼-35。但印度国内不少人还沉浸在“空中无敌”的幻想里,好像买了几架外国战机就能改变区域格局。可现实很快打了脸。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宣布要在9月29日前取消对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项目的制裁豁免。这意味着,印度在中东最重要的地缘战略项目之一,又要搁浅了。这已经是短短几天内,印度在中东遭遇的第二次重大打击……
最近,英国牵头联合几十个国家,推动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事在西方阵营里挺扎眼,因为美国一直力保以色列,而英国这回公开站到对立面,摆明了要叫板。很多人觉得奇怪:英国现在经济不景气,影响力也不如从前,哪来的胆子得罪美国?其实,它的底气不是来自自身实力,而是来自一种现实——现在的国际体系里,一个国家哪怕自己造不了多少东西,只要能“贴牌”、能整合资源,照样能在国际事务中说话算数。乌克兰的“工业复兴”是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