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当地时间9月15日,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帖,宣布要起诉《纽约时报》,理由是诽谤和损害名誉,索赔金额高达150亿美元。150亿是什么概念?《纽约时报》这家公司目前的总市值才96亿美元。换句话说,就算把整家报社卖光,也赔不起这个数。这已经不是索赔,更像是公开喊话。但对特朗普来说,金额多少不重要,重点是态度。他向来认为自己是被媒体围攻的对象,现在要反击,就得动静大一点。他在帖子里把《纽约时报》骂得很狠,说它是“美国历史上最差劲、最堕落的报纸”,是“激进左翼民主党的喉舌”,还说这家报纸十多年来说了他和他家人无数谎话。那到底是什么事让他这么生气?直接导火索是两件事……
2025-09-17
今年5月,特朗普访问卡塔尔,双方签了24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卡塔尔还承诺未来十年对美投资5240亿美元,总承诺金额超过1.2万亿美元。这几乎等于把国家命运绑在美国身上。可不到半年,以色列战机就飞到了卡塔尔首都上空,实施打击。更讽刺的是,为这些战机提供空中加油的,正是从乌代德基地起飞的美军和英国加油机。就在20分钟前,卡塔尔自己的F15QA战机还和这些加油机一起执行巡逻任务。这说明什么?美国为了支持以色列,连自己盟友的安全都可以无视。卡塔尔挨了打,还得装作没事,因为它的命脉掌握在美国手里。以色列为何这么大胆?原因有两个:一是周围国家确实不争气,二是它背后站着美国。先说周边国家。比如伊朗……
9月12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三人几乎同时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举行闭门会晤。三天后,9月14日至15日,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的部长级筹备会议在多哈召开,议题只有一个: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怎么办?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卢比奥飞抵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一同参观“哭墙”。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方向却完全相反。一边是多国围坐,商讨如何反制以色列;一边是美国高官现身,为以色列“站台”。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场地缘政治的公开对峙。欧尔班是匈牙利人,基督教背景;卡加梅是卢旺达人,非洲内陆国家;普拉博沃是印尼总统,虽然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政治立场长期在中美之间摇摆。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伊斯兰阵营”成员,更不是中东地缘棋盘上的常客。但他们来了,而且来得很快。普拉博沃在卡塔尔遭袭的第二天就打了电话,随后亲自到场。欧尔班和卡加梅更是罕见地出现在中东外交前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告诉卡塔尔,你不是一个人。更深层的意思是:以色列这次越界了,不能就这么算了。卡塔尔虽然是小国,但有钱、有媒体(半岛电视台)、有外交影响力。它被以色列打了,美国驻军却毫无反应——这等于向整个中东传递一个信号:美国的保护伞,靠不住。所以,欧尔班、卡加梅、普拉博沃的到访,不只是“慰问”,更是一种政治表态。他们代表的是那些对美国霸权不满、对以色列暴行愤怒、但又不敢独自发声的国家。他们用行动告诉卡塔尔……
2025-09-15
昨晚,美国警方宣布抓获枪杀MAGA核心人物查理·柯克(CharlieKirk)的嫌疑人——泰勒·罗宾逊(TylerRobinson),22岁,犹他州本地人,与父母同住。案件本身尚未进入司法审判阶段,但围绕这名年轻嫌疑人的身份、动机与政治立场的争论,早已在全美舆论场炸开锅。左翼说他是极右翼Groyper;右翼坚称他是极左Antifa成员。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仿佛这起案件只是他们意识形态战争中的又一场战役。而公众,又一次沦为政治叙事的看客,在信息碎片中拼凑真相。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用“左”或“右”来定义这个人吗?还是说……
2025-09-13
“福建”舰穿越台湾海峡、南下南海,这两天刷屏了。航母动向自然重要,但与其重复那些“三航母时代”“即将服役”的常规解读,不如聊点别人没怎么提的细节——J35为何取消了侧弹仓。这个改动看似微小,实则透露出中国空战理念的彻底转向,甚至可能意味着我们已经在下一代空战体系中,甩开了美国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