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测试一款新型空空导弹,代号PL-XX,飞行速度已达到9马赫。另有非官方消息称,这款导弹在末端冲刺阶段速度可能高达20马赫,射程约1200公里。
射程1200公里这个数据是可信的。此前的PL-17空空导弹射程约500公里,PL-21达到1000公里,作为更新一代的型号,PL-XX突破1000公里合乎技术发展规律。至于末端速度是否真能达到20马赫,目前尚无权威证实,还需后续观察和验证。
但仅以9马赫的速度来看,已经是当前世界空空导弹中的顶尖水平。目前主流的空空导弹,比如美国的AIM-120,速度普遍在3到4马赫之间,有些型号甚至更低。9马赫意味着速度翻了两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
第一,打得更快。现代空战早已进入超视距阶段,交战距离动辄上百甚至几百公里。如果导弹速度慢,飞过去要几十秒甚至更久,目标早就机动脱离了。速度快,就能缩短打击时间,提升作战效率。
第二,猎杀能力更强。导弹飞得越快,敌方飞行员的反应时间就越短。原本可能有十几秒的预警时间,现在只剩几秒,甚至来不及做出有效规避动作。同时,导弹的“不可逃逸区”也会大幅扩大——也就是说,只要进入这个范围,敌机几乎无法逃脱。
第三,更有利于保护己方战机。速度快,意味着能在敌机还没发现你的时候就将其击落。比如2025年印巴“57空战”中,印度阵风战机还没锁定目标,就被远程导弹击落,巴方战机全程未暴露,自身安全得到保障。这就是高速导弹带来的战术优势。
中国能在高超音速领域快速推进,除了有先进的研发体系,还有两个硬实力支撑:
一是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高超音速风洞——JF-22。这种设备能模拟25至40公里高空、速度达30马赫的飞行环境,是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核心试验平台。没有它,很多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二是解决了“黑障通信”难题。导弹在9马赫以上高速飞行时,表面温度超过1200摄氏度,周围空气被电离,形成一层等离子体“云团”,会阻断无线电信号,导致导弹与控制系统失联,这就是“黑障”。
很多国家的高超音速武器在末端不得不减速,就是为了摆脱黑障、恢复制导。比如俄罗斯部分高超音速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会降到2到3马赫,以便调整方向。但这个速度已经不算“高超”,容易被拦截。
中国通过技术手段突破了这一瓶颈,能在黑障环境下保持通信和制导能力,确保导弹全程高速飞行,真正实现“打得快、打得准”。
除了空空导弹,中国的其他导弹家族也在快速升级。有消息称,东风-61高超音速导弹的末端速度可能达到30马赫,甚至有说法称达到40马赫。这类数据尚未官方确认,但反映出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整体技术积累正在加速转化。
总的来说,从东风、长剑、红旗到鹰击、霹雳,中国的导弹体系正在全面迈向高超音速时代。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已经成为新一代武器的标配。而这些进步,不只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实战能力的实质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