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最近,有传言称中美经贸磋商中存在所谓“幕后交易”,甚至与台湾问题挂钩。起因是特朗普在谈及中美会谈时提到一句“对中国统一与和平很棒”。这种说法纯属误读,甚至是故意炒作。中美之间不可能拿台湾做交易,中国更不会允许主权问题成为谈判筹码。
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事实。任何将台湾问题与经贸谈判挂钩的想法,本质上是试图把中国内政国际化,而这恰恰是中国坚决反对的。即便美方有人想借此施压或制造话题,中方也绝不会接受。如果真在经贸谈判中让步换台湾,那等于变相承认外部势力有权干预中国主权,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经贸共识不等于战略互信
尽管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取得进展,特别是在TikTok问题上达成阶段性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关系回暖。表面合作之下,结构性矛盾依然深刻。所谓的“幕后交易”并不存在,因为两国在核心利益上从未妥协。
需要明确的是,高级别对话中谈及经贸以外的问题,并不奇怪。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沟通本就涵盖经济、安全、地缘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双方高层接触,难免会交换对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看法。但这属于正常外交沟通,而非秘密协议。
欧洲局势升温 美国态度暧昧
当前真正危险的是欧洲方向。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
近期,波兰宣布击落一架侵入其领空的俄罗斯无人机,并迅速展开舆论宣传,同时加强东欧军事部署,英德战机也在俄边境进行威慑巡逻。作为回应,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
随后,爱沙尼亚指控三架俄罗斯米格-31战斗机短暂进入其领空。北约立即调动驻波罗的海国家的意大利、瑞典和芬兰战机升空拦截,事件持续约12分钟。联合国安理会为此召开紧急会议。
对此,俄罗斯方面予以否认,称无证据支持相关指控,并反指欧洲蓄意制造紧张。无论事实如何,这类事件频发本身就说明俄欧互信已降至冰点,擦枪走火的风险显著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纽约联大期间表态称:“北约盟友是否应击落俄罗斯飞机?是的,我同意。”他还表示,“乌克兰有能力在欧盟支持下收复全部领土”,并强调“普京正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现在是乌克兰采取行动的时候”。
这些言论并非推动停战,而是明显鼓励继续打下去。配合美国持续向北约输送武器、由其自行决定使用方式的做法,实际上是在推动战争持久化和扩大化。
美国策略:拱火但不参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特朗普支持欧洲对抗俄罗斯,但他始终划清界限。他在表态时强调“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并称“我们对北约非常坚定”,但并未承诺美军直接介入。
更关键的一句是:“我们将继续向北约提供武器,由北约按其意愿使用。祝大家好运!”
这句话意味深长。它表明美国愿意提供武器和道义支持,但一旦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责任由欧洲自己承担。美国的战略意图清晰:通过支持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同时防止战争失控牵连自身。
这一策略背后,还有一个深层考量:阻止欧洲走向战略自主。近年来,欧盟试图在国际事务中以独立力量出现,比如推动与中国的对话、寻求减少对美安全依赖。但美国绝不允许出现一个“多极世界”,尤其不能接受欧洲脱离其掌控。因此,维持俄乌冲突,既削弱俄罗斯,又绑定欧洲,符合美国霸权利益。
中美默契:不直接介入 不正面冲突
正是在这种复杂局面下,中美保持沟通尤为重要。
目前来看,中国将继续维持现有立场:不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也不公开支持战争,但基于历史关系和现实利益,不会彻底抛弃俄罗斯。同样,美国虽全力支持乌克兰,但也清楚不能与俄罗斯直接交手,否则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冲突。
而中美之间最大的共同底线是:避免彼此直接军事对抗。无论是在台海、南海还是其他热点地区,双方都意识到,一旦发生正面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如果说中美有什么“幕后共识”,那不是关于台湾,也不是关于经贸让步,而是——
不深度介入欧洲或中东大战,防止局势外溢;
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守住最后底线。
这种默契不是靠秘密协议维系,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只要这一底线不动摇,全球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就能控制住。
当前世界确实动荡,但真正的稳定器,不是某个“幕后交易”,而是大国之间对底线的清醒认知。中美可以竞争,可以博弈,但在避免全面对抗这一点上,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