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成为该党成立70年来首位女性总裁。她将于10月15日正式就任日本首相,也是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这一结果打破了日本政坛长期由男性主导的局面,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但光环背后,她的执政之路并不平坦。从党内外压力到经济困局,再到复杂的外交关系,高市早苗面临的挑战远比头衔更沉重。
高市早苗1961年出生于奈良县,早年经历丰富:大学时玩摇滚、骑摩托车,毕业后进入松下政经塾——这个机构被称为日本政商领袖的摇篮。她曾在富士电视台主持节目,1993年以“强大日本”为口号首次当选众议员,1996年加入自民党。
她真正进入权力核心,是在安倍晋三执政时期。2006年首次入阁,2012年成为自民党政调会长(党内“三驾马车”之一),后长期担任总务大臣,任期长达1438天,是史上最长。
安倍遇刺后,高市公开宣称自己是“安倍政治遗产的继承人”,并以此身份两次参选自民党总裁:2021年止步初轮,2024年败给石破茂。2025年第三次参选,终于成功。
她的政治主张鲜明且保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上延续“安倍经济学”
主张继续实行大规模财政支出和超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修宪与皇室继承问题
强烈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将自卫队合法化;同时坚持皇室必须由“男系男子”继承,反对设立“女皇”。
历史认知问题
否认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多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包括2025年8月15日终战纪念日。
外交上亲美反华
公开抹黑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妄议台湾问题。2025年10月1日,她在美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文,宣称愿就台湾问题与中国“坦诚对话”,被日本学者批评为“天真”。
尽管高市早苗赢得党内选举,但自民党当前已非昔日“一党独大”的局面。2024年众议院选举和2025年参议院选举接连失利,自民党失去国会过半席位,沦为“少数执政党”,必须依赖公明党联合执政。
更麻烦的是,公明党对高市的立场已有明显担忧。在她当选后,公明党高层罕见表态,对自民党在“政治与金钱丑闻”、“靖国神社参拜”、“外国人政策”等问题上的倾向表示忧虑,要求加强政策协调。
这意味着,高市不仅要在党内平衡各派系(她此次胜选得益于麻生派、原安倍派和原二阶派支持),还要与立场相对温和的公明党达成共识。任何重大政策都可能因联合执政伙伴反对而搁浅。
此外,自民党党员人数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500万锐减至90万,基层支持萎缩,民意信任度持续走低。如何重振政党形象,是她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日本经济正面临结构性难题:
高市坚持“安倍经济学”路线,意味着继续扩大公共支出、维持低利率。但这套政策在当前环境下可能适得其反:
她曾在电视节目中表示,理想是成为“日本版撒切尔夫人”。但撒切尔的改革以紧缩和市场化为核心,与高市主张的“大政府”模式截然不同。她的经济政策缺乏新意,也难以应对当前复杂局面。
高市上任后,外交日程密集:
每一项都是考验。
对美关系:
她曾公开表示,若5500亿美元规模的对美投资“不利于日本利益”,可要求重新谈判。这一言论已引发《华尔街日报》关注,认为可能激化日美在关税和投资协议上的矛盾。面对作风强硬的特朗普,她能否稳住关系,尚存疑问。
对中韩关系:
她的极右立场早已引发邻国警惕。
一旦她上任后参拜靖国神社(她在选举中未否认可能性),中日、韩日关系将立即恶化,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也将陷入停滞。
日本国内已有声音担心,她的排外言论可能助长社会分裂,削弱本已不足的国际包容性。
高市早苗的政治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安倍接班人”这一标签。她的胜选,更多是保守派势力对“延续安倍路线”的集体选择,而非对她个人能力或理念的广泛认同。
她缺乏广泛的跨派系支持,也未展现出超越派阀的政治整合能力。一旦政策失误或支持率下滑,党内反对声音可能迅速集结。
根据日本政治惯例,若首相支持率长期低于20%,通常难以维持执政地位。目前民调显示,公众对她能否解决物价、就业、外交等问题普遍持怀疑态度。
她的任期将持续到2027年9月(完成石破茂未满任期),期间无重大选举压力,理论上可安心施政。但若经济无起色、外交再出乱子,支持率一旦崩盘,提前下台并非不可能。
高市早苗的当选,确实在形式上打破了性别壁垒,成为日本政坛的“第一人”。
但她的政治立场保守甚至极端,政策主张缺乏创新,执政基础脆弱。她的上台,更像是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保守化趋势的体现,而非进步性变革。
她能否在党内平衡各方、在经济上稳住民生、在外交上避免冲突,将直接决定她的执政寿命。
历史不会因为“第一位女性”而自动改写。
真正的突破,不在于谁坐在首相官邸,而在于政策能否让普通人过得更好。
目前来看,高市早苗的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