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2025年9月25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正式宣布了到2035年的碳排放控制目标。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长期规划,也对当前全球能源政策走向提出了现实挑战,尤其让美国和欧洲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与困境。与会期间,外界注意力虽被特朗普的争议言行吸引,但真正影响深远的,是中国在气候议题上释放出的明确信号:绿色转型不是口号,而是可执行、可量化、可比较的国家战略。一、中国的减排承诺意味着什么?……
2025-09-25
最近,以色列正面临一场远比军事对抗更严峻的危机。这场危机不来自战场,而是来自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道义压力。从军事上看,今天的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拥有压倒性优势。它能随时对周边目标发动打击,行动自由度极高,无论是巴勒斯坦还是哈马斯,都无法在正面战场上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历史一再证明,武力可以占领土地,却换不来长久的安全。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是人心向背,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再坚固的堡垒,也扛不住内外夹击;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对抗全世界的谴责。西方态度正在转变……
2025-09-23
2025年9月19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谈了两个多小时。通话结束后,双方都发了消息。中方说:这次沟通是“务实、积极、建设性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回应:通话“非常富有成效”。这通电话不是突然来的。此前5天,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高级别会晤,算是为这次元首通话做了铺垫。再往前看,美国为了争取在谈判中多点筹码,动作不少:鼓动欧盟对中国加税、派美英军舰穿航台海、在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怂恿菲律宾在黄岩岛搞小动作,甚至还暗中让波兰截停中欧班列。说白了,美国还是老套路:想一边谈合作,一边拿刀指着你,逼你让步。可问题是,这套在今天的中国面前,已经不好使了。现在中美之间的较量,时间在中国这边,主动权也在我们这边。这不是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趋势。从这次通话内容看,特朗普的调门明显软了。根据中方通报,他讲了这么几件事: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非常精彩”;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合作能办成大事,美方希望和中方保持长期良好关系;支持双方团队磋商,妥善解决TikTok问题;愿意和中方一起维护世界和平。这和过去动不动加关税、搞制裁的强硬姿态,明显不一样了。彭博社7月就注意到,特朗普最近对中国的语气缓和了不少,目的是为了促成这次元首通话,推动贸易谈判。这种态度,和他对其他贸易伙伴动辄威胁加税的做法,完全是两回事。说白了,就是对中国硬不起来,只能坐下来谈。不光是特朗普,他身边的人也变了。马德里会谈后……
2025-09-21
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在西班牙落幕。会议尚未结束,特朗普便迫不及待提前发声:“我们已就TikTok出售达成协议!”并宣布将于19日与中国通电话。他显然认为自己赢了。但这场所谓的“胜利”,更像是一场自我安慰的独角戏——他赢的,不过是一句空话,一场寂寞。一、沉默首日与“峰回路转”:谈判的真实节奏。会谈第一天,美方罕见地保持沉默,未发布任何声明。这绝非偶然,而是暗示:首轮交锋异常激烈。美国原本指望以高压姿态逼迫中方让步,尤其是在TikTok问题上速战速决。但中方并未按其剧本走……
2025-09-16
9.3阅兵之后,美国政坛骤然转向。特朗普政府加速推进战略收缩,新国防战略草案已送至总统与防长案头。据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透露,其核心内容令人震惊:为避免与中国全面对抗,美国将放弃东半球,退守西半球。这不是局部调整,是战略崩塌。所谓“放弃东半球”,实则是彻底退出欧亚大陆争霸,回归美洲大陆,谋求成为区域性强国。这一决策一旦落实,意味着二战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瓦解。更讽刺的是,欧洲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成了被抛弃的对象。一、特朗普的“体面撤退”:先进攻,再收缩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主旋律,从来不是“重振美国”,而是有序撤退。但他不要狼狈撤离,要的是“体面的战略收缩”。如何体面?先制造危机,再以危机为由撤军。这是他的标准操作。打贸易战,名义上是“让美国再次伟大”,实则是用无差别关税撕毁盟约体系,甩掉全球责任;威逼俄乌停战,表面是“和平使者”,实则是切断对乌援助,逼欧洲独自承担战争成本;高调叫嚣“与中国脱钩”,实则是在为退出亚太做舆论铺垫。贸易战的本质,不是经济手段,而是政治清算。它用关税威胁日韩、施压欧盟、孤立印度,目的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