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米莱崩盘:一场自由主义闹剧的谢幕演出


2025年09月13日 
 

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被子弹击中,非但没倒下,反而高举拳头怒吼“FIGHT!”,瞬间成为“殉道者”,政治资本暴涨,最终入主白宫。

而他的精神继承人——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不到两年,就从神坛跌落泥潭。
2025年中期选举造势现场,迎接他的不再是欢呼,而是臭鸡蛋、烂白菜,还有砸得砰砰作响的石头。他没有还手,没有怒吼,只在保镖簇拥下仓皇逃离。

这一幕,不是偶然,是必然。它标志着一个政治神话的破灭:极端自由主义实验,在现实面前彻底溃败


一、“小川普”的崛起:靠电锯,也靠话术

米莱当选时,为何被称为“小川普”?不只是因为他金发蓬乱、言辞癫狂,更是因为他敢于把自由市场理论推到极致,甚至荒诞的地步。

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举起电锯,对着国家机器一顿狂砍:

  • 要废除比索,全面美元化;
  • 要出售所有国有资产,包括石油、铁路、港口;
  • 裁撤三分之二政府机构,公务员大规模下岗;
  • 取消社会福利,废除最低工资;
  • 彻底取消关税,实现“完全自由贸易”;
  • 立誓反腐,禁止官员任用亲属。

这套操作,精准踩中全球自由派的爽点。他们欢呼:这是“奥派经济学”的胜利!是“米塞斯亡灵归来”!

一时间,中南美、欧美媒体齐声叫好,仿佛阿根廷终于要摆脱“拉美病”宿命,走上“美国式繁荣”。

可问题是:理论很完美,现实很残酷


二、美元梦碎:没有储备,哪来的美元化?

米莱最核心的承诺:废除比索,改用美元。

阿根廷老百姓当然欢迎。谁不想要一个稳定货币?比索几十年来恶性通胀,1980年代一万亿面值纸币都印过,人民早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

可问题来了:美元从哪来?

阿根廷只有美元外债,没有美元储备。国家外汇储备长期为负,负债累累。你让全民用美元,钱从哪出?印?那还是比索。

米莱想向他的偶像——特朗普求助。结果呢?特朗普正忙着逼盟友“交保护费”,让各国拿美元买美国国债,怎么可能白送阿根廷一分钱?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鼓吹“美国优先”,一边加征全球关税;米莱却反其道而行,宣布全面取消关税,搞“自由贸易”。

这下捅了马蜂窝。

特朗普立刻反击:美国对阿根廷商品征收10%基础关税,没得谈

米莱急了,干脆来个“惊世操作”:

  • 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额外关税;
  • 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最高50%的报复性关税。

全世界都看傻了:这是要跟美国翻脸?

结果呢?几轮谈判下来,米莱低头认怂,接受10%对等关税。
他那面“自由市场”的大旗,还没升到一半,就被自己烧了。

真相赤裸裸摆在眼前:美国根本不是自由市场信徒。它的“自由”,只用来要求别人;它的“壁垒”,永远为自己保留。米莱天真地以为能复制美国模式,结果发现自己只是棋子。


三、数据造假:增长是印出来的,贫困是真实的

米莱的支持者常炫耀一组数据:

  • 2025年前两季度GDP增速超6%;
  • CPI从211%降至43.5%;
  • 财政由亏转盈。

看起来很美,但拆开一看,全是水分。

GDP增长靠什么?印钱
在比索疯狂贬值背景下,名义GDP自然上涨。这和津巴布韦、委内瑞拉当年的“高增长”本质一样——通货膨胀的镜像

再看汇率:

  • 2023年11月,1美元兑360比索;
  • 2025年,1美元兑1456比索。

两年贬值400%。这意味着,即便工资数字上涨,购买力也在断崖下跌。所谓“经济复苏”,不过是货币幻觉。

失业率从4.5%飙升至7.9%,真实情况更糟——大量工人转入非正规经济,统计之外的隐性失业难以估量。

财政盈余呢?代价是:

  • 公务员大规模裁员;
  • 医疗、教育、住房补贴几乎归零;
  • 全国31.6%人口处于“吃不饱饭”的绝对贫困线以下;
  • 儿童贫困率高达66.1%。

这不是改革,是对底层的系统性剥夺


四、人设崩塌:反腐先锋,妹妹贪腐

米莱最后的道德高地,是“反腐”。

他上台第一天就宣布:禁止官员任用亲属,违者严惩。

结果呢?他亲自任命亲妹妹为总统办公室秘书长,掌握财政拨款实权。

更狠的是,其妹妹被曝从政府救济款中抽取3%作为“管理费”。
这不是腐败,是什么?

更离谱的是,米莱不仅不查,反而威胁要“追查泄密者”。
这等于公开宣告:我的家人可以贪,你们不能说

这一刻,所有支持者心凉了半截。
你砍政府、裁公务员、取消福利,说是“为了公平”,结果你自己家族先捞够?

于是,街头沸腾了。
臭鸡蛋、烂白菜、石头,雨点般砸来。
他不敢像特朗普那样挺胸抬头,因为他清楚:自己不是英雄,是骗子。


五、西方民主的暴力化:从选票到子弹

米莱的遭遇,不是孤立事件。

在美国,特朗普挨枪,其盟友查理·柯克被刺杀;
在德国,选择党(AfD)7名地方候选人在选举前相继“意外死亡”;
在阿根廷,总统被民众用石头驱逐。

这些事件看似无关,实则指向同一个趋势:西方民主已从制度竞争,滑向肉体消灭

  • 美国:保守派遭物理清除;
  • 德国:右翼候选人集体“消失”;
  • 阿根廷:自由派领袖被民众围攻。

左右之争,已不是政策辩论,而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战

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左是右,都在借用“自由主义”旗号:

  • 左派用“自由”推动LGBT、身份政治,实则压制言论自由;
  • 右派用“自由市场”砍福利、削工资,实则服务资本集团。

两者殊途同归: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对立

所谓的“自由”,早已沦为阶级统治的遮羞布。


六、结局:崩溃前的狂欢

米莱的失败,不是个人失败,而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南方的一次总溃败

它证明:

  • 没有产业基础,美元化是空谈;
  • 没有国家能力,私有化是分赃;
  • 没有社会共识,改革就是掠夺。

西方世界看似多元,实则陷入死循环:
左派用极端平权撕裂社会,右派用极端市场压榨底层。
两者轮流上台,轮流失败,社会持续下滑。

米莱曾幻想用一把电锯,砍出一个“自由阿根廷”。
结果他发现,电锯砍到最后,只砍断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而真正的暴风雨,或许才刚刚开始。



已有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欧洲26国要驻军乌克兰?分赃前的划地盘!
下一篇:三大信号:大国博弈暗流涌动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