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福建舰穿峡而过,甲板空着,但信号拉满


2025年09月13日 
 

2025年9月,中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在“杭州”舰(现代级驱逐舰)与“济南”舰(052C型导弹驱逐舰,舷号152)的护航下,穿越台湾海峡,南下南海。

这不是一次低调的转场,而是一次公开、直接、不绕行的航行。舰艏劈开海浪,航迹笔直划过所谓“台海中线”,没有回避,没有迂回。整个编队姿态清晰:这不是路过,是宣告。

三十年前,这片海域的主角是美国航母。

1996年台海危机,美军派出“尼米兹”号与“独立”号两支航母战斗群强行进入台湾海峡,对中国进行武力威慑。彼时中国海军主力仍是051型驱逐舰,反舰导弹靠卡车运,岸基航空兵勉强升空,海上力量几乎无法有效应对。

2007年,“小鹰”号航母再次穿越台海,解放军仅能派出“深圳”舰远距离监视。那是一次典型的“看客式护航”——眼睁睁看着对手在自家门口耀武扬威,却无力驱离。

今天,角色彻底调转。

“福建”舰以战斗编组姿态穿越台海,身后有区域防空驱逐舰护航,前方是南海广阔纵深。这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部署。从被监视到主导航行,从望尘莫及到堂堂正正穿行,中国海军完成了从“近海防御”到“远海存在”的实质性跨越。

这一幕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开火,而在于谁掌握主动权。


一、甲板空着,但威慑不减

细心的人注意到:这次航行,“福建”舰甲板上一架舰载机都没有。

有人问:这是“裸奔”?还是技术不过关?

恰恰相反,这是高度成熟的战略节奏控制。

航母从建造到服役,有严格流程:系泊试验、多次海试、系留试验、弹射测试、舰载机起降、编队整合……每一步都必须验证到位。目前“福建”舰仍处于科研试验阶段,重点是验证动力系统、电磁弹射装置、舰体稳定性与编队协同能力。

此时不搭载舰载机,是正常程序安排,不是能力缺失。

更重要的是——空甲板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它意味着:我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前提正在成熟,但我现在不展示全部实力,不是因为不能,而是不必。

这比满载舰载机、挂弹巡航更克制,也更有力。相当于告诉外界:我有能力实战部署,但我选择以试验名义行动,这是我的克制,不是我的底线。


二、舰载机“五件套”早已就位

别以为“福建”舰是“光杆司令”。它的舰载航空力量早已完成技术配套,只待正式入列后快速整合。

  1. 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对标F-35C,具备隐身突防、超视距打击能力,未来将成为航母舰载机主力,大幅提升制空与对海打击能力。

  2. 歼-15T弹射型:在歼-15基础上改进,适配电磁弹射系统,起降效率更高,挂载能力更强,是当前过渡期的可靠战力。

  3. 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航母编队的“空中大脑”,提供远程预警、指挥引导与战场态势感知,弥补舰载雷达视距限制,是远洋作战的核心节点。

  4. 电子战型号(如歼-15D或专用无人机):执行电磁压制、雷达干扰、通信阻断任务,为编队构建“电磁护盾”,在现代海战中至关重要。

  5. 反潜直升机(直-20J等):承担编队外围反潜巡逻,猎杀敌方潜艇,守护航母生命线。

这五类机型构成完整舰载航空联队,覆盖制空、对海、预警、电子战、反潜五大任务领域。“福建”舰不是缺飞机,而是等着飞机上舰


三、官方通报藏着时间表

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福建舰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此次行动为建造计划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信息量极大。

对比历史:2019年11月18日,海军官微曾发布类似通报:“山东舰在相关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一个月后,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

按此节奏推演,“福建”舰距离正式入列,大概率已进入最后倒计时——一个月左右,极有可能

一旦服役,中国海军将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

  • “辽宁”舰:训练为主,承担舰员培养与战术验证;
  • “山东”舰:近海作战主力,常态化部署东海、台海方向;
  • “福建”舰:首艘弹射型航母,专司远海制胜,主责南海、西太平洋乃至印度洋方向。

三舰分工明确,形成“训练—近海—远海”三级作战体系,舰队轮换能力、持续部署能力、战略纵深全面升级。


四、电磁弹射,不只是技术突破

“福建”舰最核心的革新,是全电推进+电磁弹射系统

相比“辽宁”“山东”采用的滑跃起飞,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机以最大起飞重量升空,显著提升作战半径、武器挂载与出动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支持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起飞——这是中国航母首次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远程空中预警能力。

没有预警机的航母,作战半径被压缩在雷达视距内,等于“近视眼打仗”;有了空警-600,“福建”舰编队的感知范围可延伸上千公里,实现“超视距打击+远程引导”的现代海战模式。

此外,电磁弹射系统维护成本更低、故障率更小、调度更灵活,为未来搭载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预留了技术接口。


五、战略意义:从区域防卫到全球存在

“福建”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进入深水区。

过去,海军任务以近海防卫为主,应对台海、南海局部冲突。如今,“福建”舰的远海适航性、高航速、强编队协同能力,使其具备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实施长期部署的潜力。

未来,中国航母编队可常态化巡弋南海关键航道,威慑外部干涉力量;也可前出中东、东非,执行护航、撤侨、反海盗任务;更可在重大地缘事件中,展示存在、施加影响。

更重要的是,“福建”舰积累的电磁弹射、全电推进、舰载机整合经验,将直接用于下一代核动力航母的研发。一旦核动力航母服役,中国将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部署能力,“核常搭配”的航母战斗群指日可待。


结语:低调出航,但目标明确

“福建”舰穿越台湾海峡,甲板空着,航速不快,官方口径克制,但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确定性:

中国海军不再需要“围观”别人在自家门口耀武扬威。

我们自己,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从1996年无力应对双航母威慑,到2025年自家弹射航母编队堂皇南下,这三十年,不是简单的装备更新,而是一次战略地位的根本性翻转。

“福建”舰现在去南海,是试验。

但很快,它将带着歼-35、空警-600和整个战斗群,成为西太平洋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一天,不需要官宣,全世界自然会看到甲板上起飞的战机。



已有0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法国又烧起来了,这次是因为钱花完了
下一篇:欧盟的制裁幻觉:以为自己在出牌,其实早被踢出牌局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