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盟一直活在一个自我编织的剧本里:只要把对俄制裁推到极致,俄罗斯经济就会崩溃,普京就会低头,乌克兰危机就能以“西方胜利”收场。
这个剧本的设定很美——不用大规模出兵,不必承担战争代价,只要靠“经济武器”就能让一个核大国跪地求饶。
但现实是,三年过去了,俄罗斯没跪,乌克兰没赢,欧盟自己却快趴下了。
9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宣布,正在推进第19轮对俄制裁,重点是加速淘汰俄化石燃料、打击所谓“影子舰队”。与此同时,欧盟还在不断施压美国,要求特朗普政府“加大力度”,继续对俄极限施压。
可问题是,美国已经不想玩了。
特朗普干脆把球踢回给欧盟:你们不是要制裁到底吗?那就对中国和印度买俄油的行为征100%关税,美国随后跟进。
这话听着像“王炸”,实则是甩锅。
因为特朗普清楚,真正能承受这种代价的,不是美国,而是欧盟。而欧盟,根本不敢接这个球。
先说清楚一点:所有针对俄罗斯本身的制裁,现在都成了形式主义的表演。
2022年刚开战时,西方祭出“核弹级”措施:踢出SWIFT、冻结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实施能源限价、全面封锁高科技进口。这些手段在当时确实造成冲击,但俄罗斯顶住了。
三年下来,俄罗斯完成了经济体系的全面转向:能源出口从欧洲转向亚洲,结算从美元欧元转向人民币、卢布、印度卢比,供应链从依赖西方转向伊朗、中国、土耳其。
现在的俄罗斯,早已不是“被孤立的弱者”,而是“被逼出体系外的替代中心”。
你再加一轮制裁,无非是多禁几家企业、多冻几笔资产,但这些边际效应几乎为零。普京会在意第19轮制裁吗?不会。他在意的是战场推进、军工产能和能源收入是否稳定。
就像一个已经被判死刑的人,你再宣判一次,他不会害怕。他只关心自己还能活多久,以及能不能反杀。
欧盟却还在不断升级制裁清单,仿佛多写几条禁令,就能改变战局。这种行为,不是战略,是自我安慰。
既然直接制裁无效,欧美便转向“二级制裁”——不只制裁俄罗斯,还要制裁所有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美国已经对中国施压多年,对印度则采取“胡萝卜加大棒”:一边拉拢其加入“四方安全对话”,一边因印方大量采购俄油而威胁加征25%关税。
但结果呢?印度照买不误。俄印贸易额连年攀升,印度用卢布买油,再炼成成品油出口欧洲,赚两道钱。
中国更不用说。中俄能源合作稳步扩大,人民币结算比例持续上升。西方越制裁,中俄经济纽带越紧。
为什么?因为对中印而言,买俄油不是“支持俄罗斯”,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价格低、供应稳、结算灵活。
你若强行切断这条链,等于逼它们在“高价买西方能源”和“维持低成本合作”之间做选择。答案显而易见。
更要命的是,二级制裁的本质是逼全球站队。你征100%关税,等于宣布:谁买俄油,谁就是西方敌人。
这恰恰是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普京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只要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俄罗斯就能从“孤立者”变成“阵营核心”。
而中国的态度则完全不同。
中国并不想进入新冷战,更不想被绑定在俄罗斯战车上。过去三年,中国始终维持“中立”姿态——在联合国不投支持俄的票,也不参与对俄制裁;扩大能源合作,但不直接提供武器。
这种“模糊战略”的核心目的,是保住与欧洲的经贸关系。
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仍接近8000亿美元,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最大制造业供应国。德国车企依赖中国市场,法国农业依赖中国订单,荷兰光刻机企业靠中国维生。
这种深度捆绑,是中国外交的“压舱石”。
如果欧盟真跟美国一起,对中国实施100%关税,彻底切断经贸联系,那就等于亲手砸碎这块压舱石。
到那时,中国的选择只会更极端:既然合作无益,何不干脆支持俄罗斯到底?
俄罗斯是代理人,但也是强代理人。一旦获得中方全面支持——无论是通过第三国转运武器,还是加大能源、金融输血——战场形势将彻底改写。
而最终上战场的,不是中国,不是美国,是欧洲。
乌克兰的烂摊子,最终还得欧盟自己收拾。征兵难、军费高、民众厌战,哪一条都足以让多数欧洲国家政府垮台。
所以,欧盟现在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制裁中国”,而是要不要为自己挖坟。
西方迷信制裁,是因为过去百年,它掌控着全球贸易、金融、航运、结算体系。制裁的本质,就是“把你踢出我建的群”。
但问题在于,当被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会自己建个新群。
今天的“全球南方”正在做这件事:金砖扩员、本币结算、替代航运保险、去美元化……每一步都是对西方体系的绕行。
这不是“反西方”,而是风险分散。
就像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写的:“你是怎么破产的?”
“两种方式,渐渐地,然后突然地。”
制裁的累积效应也是如此。起初,各国还能忍受;但当美国用SWIFT威胁德国,用长臂管辖打击华为,用二级制裁逼迫印度,大家开始意识到:依赖单一体系等于把命门交给别人。
于是,备份系统开始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多国本币互换协议、非美元贸易走廊……这些不是要取代美元,而是确保“即使被踢出,也能活”。
全球化不会终结,但会分裂成多个平行体系。每个国家都会准备第二套供应链、第二种结算方式、第二个市场。
从人类整体角度看,这或许降低了效率,但提高了生存概率。
欧盟至今仍以为,自己是规则的制定者,只要联合美国,就能迫使其他国家服从。
但它没意识到,自己早已不是主角。
在能源上,它依赖中东与非洲;在产业上,它依赖中国供应链;在安全上,它依赖美国保护伞。它既无独立军事能力,也无经济自主权,却总想以“道德高地”发号施令。
对俄制裁搞了19轮,战场没变,欧洲却付出了高通胀、产业外流、能源危机的代价。
现在又要搞二级制裁,逼中国选边。可它根本承受不起与中国脱钩的后果。
真正的战略,不是不断加码无效手段,而是认清现实:
俄罗斯不会因制裁而崩溃,中国不会因威胁而屈服,而欧盟,根本没有单挑这两个大国的资格。
继续这样下去,最后破产的,不会是莫斯科,也不会是北京,而是那个沉迷于“制裁万能论”的布鲁塞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