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右侧登录口登录后,可浏览全文
2025年9月17日,沙特和巴基斯坦在利雅得正式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协议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两国的攻击。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打沙特,巴基斯坦必须介入;反过来,如果巴基斯坦遭袭,沙特也要出手。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合作,而是带有准同盟性质的安全绑定。两个国家在安全上成了“命运共同体”。过去几十年,中东产油国的安全模式很清晰:从美国买武器,建美军基地,交保护费,换安全保障。他们一直以为,只要跟美国关系够铁,真出事时美国会出头。但最近以色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打破了这种幻想。以色列接连对叙利亚、黎巴嫩、伊朗,甚至卡塔尔发动空袭。卡塔尔是谁?美国在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乌代德基地的东道主,每年花大价钱买美式武器,和美国关系密切。连这样的国家都被直接动手,而且美国没有阻止,这让沙特等海湾国家彻底清醒了。原来,在美国眼里,这些产油国不是盟友,而是客户。生意归生意,安全归安全。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中东国家再有钱,也只是“韭菜”。靠美国保护这条路,走不通了。问题是,这些国家自己有没有能力自保?答案是否定的。长期以来,中东国家的军队依赖进口装备,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买了不少先进武器,但真打起来,战斗力远不如预期。重建军队需要时间,等练出来,早就被对手打垮了。所以,最现实的办法是找一个“代打”——一个能打、敢打、有实力的军事伙伴。俄罗斯?装备老旧,近年表现不佳,国际信誉下降,靠不住。美国?已经证明不可信。直接找中国?政治上太敏感。中国奉行……
2025-09-18
英国广播公司放出消息,说因为十几架无人机9月10日进入波兰领空,北约终于要动真格了——多个成员国要往东欧调兵遣将,加强波兰方向的防御。丹麦要派2架F-16战斗机和1艘军舰,法国要派3架“阵风”,德国要出4架“台风”,英国也表态“全力支持”,但具体出什么,还得“稍后公布”。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跳出来骂这事“不可接受、极其危险”,波兰总理图斯克则宣布,波兰和盟友已在领空展开“预防性空中行动”,还拉响防空警报,关闭机场,组织士兵搞反坦克、反无人机演习。看起来架势不小,一副马上要摊牌的劲头。可仔细一扒,全是喊话,实打实的支援少得可怜。波兰现在……
2025-09-14
2025年8月,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再度访美,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凯恩举行会谈。这是他在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二次赴美行程。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前国家安全顾问穆伊德·优素福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题为《为什么美国应该押注巴基斯坦》,系统阐述华盛顿应调整南亚战略的必要性。这一系列动向背后,是美国对印度战略投资的全面反思,以及对南亚地缘格局的重新计算。过去二十多年,美国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天然盟友”,却逐渐发现新德里并不愿充当其地缘棋子。与此同时,曾被边缘化的巴基斯坦,正重新成为美国可操作的战略支点。自21世纪初起,美国将印度定位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支柱,试图通过政治支持、军事合作与技术共享,将其塑造为遏制中国的区域力量。然而,印度始终奉行独立外交路线:与俄罗斯保持武器交易和能源合作,投资伊朗恰巴哈尔港,拒绝在联合国等场合对中国采取敌对立场,甚至在关税政策上对美设置壁垒。拜登政府虽对此多有不满,但出于“围堵中国”的大局考量,选择容忍。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交易主义”外交风格彻底打破了这一默契。他要求盟友必须“百分百配合”,否则即视为对手。印度的“多边平衡”策略,在特朗普看来无异于“两面下注”。2025年6月,特朗普试图推动印巴和解,要求莫迪政府回应巴基斯坦的和平倡议。遭拒后,两人再未通话。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印关系从“战略性忍耐”转向公开裂痕。美国意识到,印度并非可靠盟友,而是一个追求多极化、不愿依附任何单一霸权的独立行为体。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巴基斯坦的战略……
2025年9月13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封致“北约国家及全世界”的公开信。内容冗长、情绪化、逻辑跳跃,但核心意图清晰:将俄乌战争的责任从自己身上剥离,并迫使欧洲盟友承担更多代价。这不是政策宣示,而是一次典型的政治甩锅术——以强硬姿态掩盖战略无力,用荒诞条件转移矛盾焦点。这封信的背景是近期三起国际事件:特朗普盟友查理·柯克在活动中遭枪击身亡;以色列疑似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袭击;波兰声称遭遇俄罗斯无人机越境攻击。其中,波兰事件成为导火索,欧洲多国借此向美国施压,要求北约采取更强硬行动。面对压力,特朗普没有选择协调或安抚,而是反手抛出一份近乎羞辱性的“最后通牒”。其内容可归纳为五点:要求所有北约国家立即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否则美国不会对俄实施“重大制裁”;指责部分北约国家仍在购俄油,“令人震惊”,削弱自身谈判地位;提议北约集体对中国征收50%至100%关税,称此举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强调这是“拜登和泽连斯基的战争”,他只是来“帮助结束”的;威胁若不听从他的方案,北约就是在浪费美国的时间、金钱与耐心。表面看,这是强硬路线的延续;实则是一场精准的三重打击——既推卸责任,又制造混乱,更趁机敲打……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盟一直活在一个自我编织的剧本里:只要把对俄制裁推到极致,俄罗斯经济就会崩溃,普京就会低头,乌克兰危机就能以“西方胜利”收场。这个剧本的设定很美——不用大规模出兵,不必承担战争代价,只要靠“经济武器”就能让一个核大国跪地求饶。但现实是,三年过去了,俄罗斯没跪,乌克兰没赢,欧盟自己却快趴下了。9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宣布,正在推进第19轮对俄制裁,重点是加速淘汰俄化石燃料、打击所谓“影子舰队”。与此同时……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