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法国扣押俄油轮,一场打着制裁旗号的海上博弈


2025年10月05日 
 

2025年10月1日,法国海军特种部队登上了一艘名为“长滩岛号”的油轮。这艘11.5万吨级的巨轮挂着贝宁国旗,但被西方认定为俄罗斯“影子舰队”的一员。随后,法国军舰将其押送至圣纳泽尔海军基地。

这件事表面看是执行欧盟对俄制裁,实际上是一次政治、军事、法律交织的复杂行动。


一、“影子舰队”是什么?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实施严厉制裁。为了绕开这些限制,俄罗斯组建了一支“影子舰队”。

这支舰队的特点是:

  • 买的都是老旧二手油轮,有些甚至接近报废;
  • 不挂俄罗斯国旗,改挂贝宁、巴拿马、马绍尔群岛等“方便旗”国家的旗帜;
  • 船只频繁关闭定位系统,夜间转移货物,行动隐秘。

这支舰队承担了俄罗斯七成以上的石油出口,每年为俄政府带来数百亿欧元收入,支撑着其军事开支的约40%。可以说,这是俄罗斯在制裁下维持经济运转的关键通道。


二、法国为什么动手?

法国这次扣船,理由是“长滩岛号”涉嫌参与向丹麦上空发射无人机的活动,违反了欧盟制裁规定。

但背后有更深层的考量:

  1. 切断俄战争资金流:打击影子舰队,就是打击俄罗斯的“输血管”。法国想通过这次行动削弱俄在乌克兰战场的持续作战能力。

  2. 展示执行力,争地位:北约内部对制裁执行力度一直有分歧。法国此举,是向美国和其他盟友表明:我们不是光说不练,该动手就动手,以此强化自己在北约中的话语权。

  3. 军事威慑信号:把船押到圣纳泽尔——这是北约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军港。选择这里,不是偶然,而是有意展示军事存在,向俄罗斯传递强硬信号。


三、这一手,合法吗?

问题来了:法国在公海上扣一艘挂着贝宁旗、运着印度买走的原油的船,有没有法律依据?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航行自由是基本原则。除非能证明船只从事海盗、走私或违反国际制裁,否则他国无权拦截。

但这次的情况很模糊:

  • 油轮注册在贝宁,法律上不属于俄罗斯;
  • 货是卖给印度的,而印度不受欧盟制裁约束;
  • 欧盟的制裁只对成员国有效,不能直接用来在公海执法。

所以,法国以“欧盟制裁”为由扣船,缺乏充分的国际法支持。不少国际法专家认为,这更像是“政治执法”,而非依法行事。

俄罗斯立刻反应:

  • 国防部召见法国驻俄大使,提出抗议;
  • 宣布在波罗的海和北海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进入战备状态;
  • 总检察院称法国行为是“现代海盗”,要求放人放船。

莫斯科的态度很明确:你敢动我的船,我就敢动你的利益。


四、印度被牵连,买家也受影响

这艘“长滩岛号”上装着75万桶原油,买家是印度。

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客户之一,靠低价俄油缓解国内能源压力。现在货被扣了,印度的能源供应链受到直接冲击。

虽然印度政府没公开抗议,但这件事会促使它重新评估风险:

  • 以后买俄油,运输会不会被拦?
  • 是否要适度减少对俄油依赖,转而从中东、非洲等地多采购一些?

这可能让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出现微调,俄油的买家群体也可能进一步收缩。


五、这是试探,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法国这次行动,其实是西方对俄制裁的一次“试水”。

如果这次扣船后,俄罗斯没做出实质性反制,其他国家可能会跟风:

  • 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也可能派军舰在公海拦截疑似俄油轮;
  • 北约或加强在北大西洋、北海的巡逻力度;
  • 国际海运将更加紧张,保险公司可能提高保费,航运公司更难接单。

反过来,如果俄罗斯强硬反制,比如在黑海扣押欧洲船只,或在乌克兰战场升级行动,局势就可能失控。


六、海上执法,还是海上博弈?

法国扣船,打着“执行制裁”的旗号,实则是一次政治与军事的综合操作。

它暴露了一个现实:
在大国对抗背景下,所谓的“国际规则”越来越容易被政治需要所扭曲。

对俄罗斯来说,影子舰队是生存必需;
对西方来说,打击舰队是施压手段;
对印度等中立国来说,买个便宜油也变得风险重重。

这场油轮风波,不只是法俄之间的较量,更是全球能源秩序、海上规则和地缘博弈的一次缩影。
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船只被拦?俄罗斯如何反手?其他国家会不会跟进?
答案,可能就在下一次出海的路上。



已有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中巴合建10亿美元基金,推动去美元化与产业升级
下一篇:美军高层动荡背后:战略收缩与内部利益的撕裂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