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你知道现在全球最热门的偷渡路线是哪一条吗?不是地中海,也不是美墨边境,而是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到英国东南部的多佛。没错,就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的地方。当年,几十万盟军士兵从这里撤往英国;今天,成千上万的非法移民正反向而行,坐着橡皮艇,试图穿越这条狭窄的海峡,登陆英国……
2025-09-15
查理·柯克死于枪击,这件事本身在美国并不算新闻。毕竟,2024年全美已经发生超过487起大规模枪击案,平均每天都有人倒在枪口下。但这一次不同,因为死者不是普通人,他是特朗普的盟友、坚定的拥枪派代表人物,也是全国步枪协会(NRA)的忠实代言人。于是,一场围绕他死亡的政治操演和舆论风暴迅速席卷全美。一、一个拥枪者的死亡,如何被包装成“殉道”……
9月12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三人几乎同时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举行闭门会晤。三天后,9月14日至15日,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的部长级筹备会议在多哈召开,议题只有一个:以色列袭击卡塔尔,怎么办?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卢比奥飞抵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一同参观“哭墙”。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方向却完全相反。一边是多国围坐,商讨如何反制以色列;一边是美国高官现身,为以色列“站台”。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场地缘政治的公开对峙。欧尔班是匈牙利人,基督教背景;卡加梅是卢旺达人,非洲内陆国家;普拉博沃是印尼总统,虽然印尼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政治立场长期在中美之间摇摆。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伊斯兰阵营”成员,更不是中东地缘棋盘上的常客。但他们来了,而且来得很快。普拉博沃在卡塔尔遭袭的第二天就打了电话,随后亲自到场。欧尔班和卡加梅更是罕见地出现在中东外交前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告诉卡塔尔,你不是一个人。更深层的意思是:以色列这次越界了,不能就这么算了。卡塔尔虽然是小国,但有钱、有媒体(半岛电视台)、有外交影响力。它被以色列打了,美国驻军却毫无反应——这等于向整个中东传递一个信号:美国的保护伞,靠不住。所以,欧尔班、卡加梅、普拉博沃的到访,不只是“慰问”,更是一种政治表态。他们代表的是那些对美国霸权不满、对以色列暴行愤怒、但又不敢独自发声的国家。他们用行动告诉卡塔尔……
印度政府宣布,将斥资226亿美元,采购114架法国“阵风”战斗机。这笔交易,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军购合同之一。毕竟在2025年5月7日那场印巴空战中,“阵风”的表现已经摆在台面上——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连同印度最先进的预警机系统一起溃败。按常理,这种情况下,印度该反思战术、升级体系、甚至换装备。可它反手就砸钱加购,数量比之前还多。这不是军事决策,是政治行为。莫迪政府买“阵风”,根本不是为了打赢下一场战争,而是为了堵住上一场败仗的嘴。在印度官方叙事里,5月7日那场空战,印度大获全胜。“阵风”不仅没被击落,反而击落了多架巴方战机,包括F-16。全国上下为此狂欢了十天,街头游行、媒体通稿、社交媒体刷屏,仿佛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既然“阵风”是“胜利的功臣”,那现在追加订单,就成了政治正确。你不买,就是不承认胜利;少买,就是怀疑战果;不大力宣传,就是对国家英雄的背叛。逻辑闭环了:因为赢了,所以要买;买了,就证明确实赢了。至于真实战况?没人敢提。这不是第一次。2019年印巴空战,印度一架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阿比南丹被俘。这本是铁板钉钉的失败,可当时正值大选前夕,莫迪政府输不起。于是,官方立刻改写剧本:阿比南丹虽然被俘(事实无法抵赖),但他在被击落前,英勇击落了两架敌机,其中一架还是美国造的F-16。他不是战败者,是民族英雄。回国后,印度政府立刻给他升职,拍电影,搞全国宣传。电影上映后票房不错,他的胡子成了流行发型,连T恤都卖断货。剧情再离谱,只要……
过去两百年,工业化是穷国翻身的唯一门票。英国靠它崛起,美国靠它称霸,日本、德国战后重建靠它,亚洲四小龙腾飞靠它,中国改革开放也靠它。逻辑很简单:只要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就能积累资本、培训工人、升级技术,一步步从低端走向高端,最终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但这个逻辑,现在失效了。不是路径错了,是时代变了。科技进步,尤其是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已经彻底锁死了这条上升通道。穷国再想靠“廉价劳动力”换发展,已经不可能了……
这事现在谁都知道了,不提名字,但说的就是那个连锁西北菜馆。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创始人出来回应,结果越描越黑,舆情直接爆了。很多人以为是罗永浩一句话把它干翻的,其实不是。罗永浩只是点了个火,真正烧起来的,是早就堆满一屋子的干柴——消费者积了多年的怨气,这次全炸了。贵,不可怕;贵得不合理,才要命先说最核心的问题:贵。这根本不是秘密。一份土豆丝卖40多,一个素菜动辄五六十,肉菜轻松上百,人均消费直逼200+。你去商场随便吃顿饭,结账时心里咯噔一下,正常反应。但贵本身不是原罪。爱马仕贵吗?劳力士贵吗?私人飞机更贵,可没人骂它们“坑人”。为什么?因为预期对得上。你进奢侈品店,就知道自己要花钱买品牌、买身份、买服务。没人进去问:“你们这包怎么比我家冰箱还贵?”问题就出在……
美国农民正在绝望地哭诉,这是我这辈子种得最好的庄稼,因为关税战,中国不要了,现在只能打碎了烂在地里……自2025年1月起,中国已全面暂停采购美国大豆与玉米。取而代之的是,巴西的大豆正通过新建的港口和升级的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卢拉访华期间签署的12个港口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压低巴西大豆的物流成本,预计降幅达18%。中国对南美基础设施的投资早已不是秘密,这些布局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供应链优势。美国农民的困境,根源不在天气,也不在产量,而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市场逻辑崩塌了。他们习惯了高杠杆、高投入、高出口的农业模式……
最近看中美之间的角力,越来越清楚一点: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赢,而是谁的底盘稳、路子对、后劲足,谁就能掌握主动。过去那种“美国出招、中国接招”的局面正在翻篇。现在的情况是,美国还在原地跺脚叫阵,中国已经低头赶路,走出很远了。国与国的博弈,说到底拼的是经济和工业底子。美国确实有钱,但它的钱是怎么来的?印钞机开足马力,国债堆成山。2025年,美国国债突破37万亿美元,摊到每个美国人头上超过10万美元。这数字不是未来预测,是现在的真实负担。更麻烦的是,美国的经济增长靠什么?消费拉动,股市撑场,房地产波动。真正的制造业早就空心化,从钢铁、造船到芯片封装,大部分环节都不在本土。它所谓的“再工业化”,喊了十几年,结果呢?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延期三年还没量产,英特尔自己都砍项目。政府砸补贴,企业拿钱跑路,最后啥也没落下。通胀一直卡在3%上下,美联储不敢轻易降息,一松银根就怕通胀反弹。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25年美国GDP增长不到2%,有些机构甚至直接说:衰退就在眼前。这不是危言耸听,是趋势。反观中国,没搞金融霸权那一套,也不靠收割全世界过日子。我们走的是……
2025年9月12日,福建舰穿过台湾海峡,直奔南海。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航行,而是一次宣告:中国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型航母,且即将正式服役。这艘满载排水量超8万吨、配备电磁弹射系统、全通甲板的巨舰,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完成了从“能造”到“造得好”的跨越。它不是用来凑数的摆设,而是实打实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战略平台。从此,中国成为全球唯二掌握电磁弹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现役航母的国家……
最近,美国突然把军舰开进加勒比海,对委内瑞拉摆出一副要动手的架势。不少人看得一头雾水:这都21世纪了,美国还玩炮舰外交?真要打仗,犯得着吗?其实这事不难懂——美国不是想抢地盘,而是急了。它发现,光靠自己已经压不住中国了。世界不再是冷战时美苏两家分天下,而是进入“战国时代”:中美俄土这些大国各占一方,谁也不服谁,都想当自家门口的“话事人”。俄罗斯在东欧收复影响力,中国在亚洲巩固势力,那美国呢?它的战略支点在哪?答案是:美洲。现在美国的战略很清晰:要想跟中国彻底“脱钩”,先得把自己的后院稳住。不能让任何国家在“美国家门口”跟中国眉来眼去。而委内瑞拉,正好撞上了枪口。委内瑞拉不是普通对手。它是南美反美的“硬骨头”,几十年不买美国账,还跟中国、俄罗斯走得很近。更重要的是,它有全世界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尤其是重油资源丰富。这种油提炼难度大,但一旦工业化处理成熟,就是能源自主的关键拼图。美国现在搞“再工业化”,喊了多年要重振制造业,可没有稳定、可控的能源供应,全是空谈。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再到南美北部,这一圈如果能整合成“美洲能源+制造带”,就能摆脱对外依赖,特别是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所以打委内瑞拉,表面是惩罚“不听话”,实则是杀鸡儆猴:你看看,连中国罩着的国家,我都敢动。其他国家还想跟北京合作?掂量掂量后果。特朗普政府这次动真格的可能性确实比以前高。不是因为多恨马杜罗,而是因为时机到了。美国需要一场局部震慑,来确立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