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今天晚上,全球金融市场都在盯着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的结果即将公布,所有人都在等一个消息:美国要降息了,到底降多少?目前各大机构的预测很一致:降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96%。至于降50个基点,可能性不到4%,属于小概率事件。换句话说,降息基本没悬念,大家关心的是幅度。这也不奇怪。最近美国经济数据摆在那里:2025年8月,非农就业只增加了2.2万人,远低于预期的7.5万。失业率升到4.3%,是近四年来的最高点。更关键的是,美国劳工局还把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大幅向下调整。这种频繁又大幅度的修正,等于直接告诉市场:之前的数据没那么好看,现在不装了。降息不是救市,是不得不动很多人觉得,美国降息是它自己的事,跟我们关系不大。其实不是。从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连续加息11次,把利率从接近零一路拉到5.25%-5.5%。那段时间,全球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借钱成本变高,企业压力大,普通人还房贷也更贵。去年9月,美联储终于开始……
2025-09-17
《今日印度》披露,印度空军已正式提交提案,计划采购114架“印度制造”的“阵风”战斗机,总金额高达226亿美元。若交易落地,这将成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军购项目。外界普遍认为此举荒谬——就在数月前,印度空军在“五七空战”中遭遇惨败,全球军事观察机构,包括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均确认其损失至少四至六架战机。按常理,新德里应重新评估空中力量战略,而非继续押注一款已被实战检验存在问题的机型。但印度的选择,自有其逻辑。这套逻辑,不基于军事理性,而根植于……
在美国政治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手上的权力,最多只有三年多的使用权。第四年,总统已成“跛脚鸭”,影响力锐减。第五年,可能直接沦为被清算的对象。因此,没人敢真正动真格。特朗普嘴上强硬,却从不敢在美国国内搞实质反腐。哪怕掌握政敌的确凿罪证,也不敢将其彻底扳倒。原因很简单:一旦对方东山再起,自己可能被反杀。美式民主所谓的“权力制衡”,本质是“懦弱的共谋”。政客们不是为了原则而斗争,而是为了自保而妥协。他们贪图小利,回避大义;遇事惜身,绝不拼命。这种体制下,没人愿意承担历史责任。所有决策都服务于短期选举利益,而非国家长远利益。白宫内部并非没有鹰派,但真正敢对中国采取极端行动的人极少。原因在于:权力轮替的恐惧。今天你带头制裁中国,明天你下台,继任者若亲华,你就会成为“政治祭品”。为了平息中方怒火,新政府可能把你推出去顶罪,以换取关系缓和。这种“后任追杀前任”的风险,让美国政客在对华问题上极为克制。即便嘴上叫得凶,行动上却步步设限。特朗普如此,拜登亦如此。他们可以打关税战、搞科技封锁、煽动舆论,但绝不敢轻易跨越红线,比如军事挑衅或全面脱钩。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引发不可控后果,自己将是……
内塔尼亚胡近日面对镜头,罕见承认以色列正陷入“全球孤立”,经济遭受重创。他指责中国“操纵全球舆论”,是导致以色列被孤立的罪魁祸首。这番言论暴露的不是中国的威胁,而是以色列执政集团在道义破产后的恐慌与失序。一、甩锅中国:转移国内危机的惯用伎俩。以色列经济因长期战争陷入困境。旅游业几近归零,外资持续撤离,挪威主权基金已公开撤出以色列企业,中东资本圈对以封锁的威胁也日益明确。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民众对战争前景失去信心,军队内部士气下滑,征兵难度上升。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空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制造一个“外部敌人”,是典型的危机转嫁手段。中国被选中,不是因为中国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中国足够远、足够强、又不会立即报复。通过将国内困境归咎于“中国操控舆论”,内塔尼亚胡试图点燃民族主义情绪,掩盖其政策失败。这种操作在西方政客中屡见不鲜:经济差了,就怪外国“不公平竞争”;社会分裂了,就怪外来“意识形态渗透”。但把一场由自身暴行引发的国际孤立,说成是中国的“信息战”,未免太过荒唐。二、抱紧美国……
9月14日,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背景是此前以色列对多哈实施空袭——尽管这一说法在国际主流媒体中并无记录,但会议本身确系召开,议题聚焦于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升级。与会国家一致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并达成一项共识: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不会止步于现有目标,下一个目标,极可能是另一个伊斯兰国家。中东与北非地区,伊斯兰国家占绝大多数。以色列此前对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目标、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已成常态,如今波及卡塔尔,意味着其打击半径正在扩大。面对这一现实,阿拉伯世界开始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被定点清除的对象?会议期间,多个提案浮出水面: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提议建立“联合防御力量联盟”;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呼吁组建“联合特遣部队”,用于监控与反制以色列;埃及提出仿照北约模式,成立“阿拉伯版北约”,设立统一指挥机构,整合陆海空三军精锐。这些提议听起来宏大,实则空洞。所谓“阿拉伯联军”,并非新概念,而是历史重演。自1948年以来,阿拉伯国家曾多次以联军形式对抗以色列,包括五次大规模中东战争。当时的参战方包括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等主力,军事装备水平与以色列并无代差——阿拉伯国家用苏联武器,以色列用美国装备,双方技术代际接近。结果如何?五次战争,四次以阿拉伯联军惨败告终……
查理·柯克不是政客,是内容生产者。他在全美社交平台拥有上千万粉丝,触达人群接近一亿。他的主战场是大学校园——尤其是图书馆、食堂、公共广场。他的固定节目是:主动搭讪支持“觉醒文化”、极端女权或LGBTQ+激进立场的学生,现场辩论,全程录像,上传网络。他的风格不是咆哮,而是冷静、逻辑严密、反应极快。他擅长用对方的逻辑反制对方,用常识击穿意识形态话术。许多原本被“进步主义”话语裹挟的年轻人,在看过他的视频后开始反思,甚至转向保守派立场。他不是在做宣传,是在……
今年5月,特朗普访问卡塔尔,双方签了24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卡塔尔还承诺未来十年对美投资5240亿美元,总承诺金额超过1.2万亿美元。这几乎等于把国家命运绑在美国身上。可不到半年,以色列战机就飞到了卡塔尔首都上空,实施打击。更讽刺的是,为这些战机提供空中加油的,正是从乌代德基地起飞的美军和英国加油机。就在20分钟前,卡塔尔自己的F15QA战机还和这些加油机一起执行巡逻任务。这说明什么?美国为了支持以色列,连自己盟友的安全都可以无视。卡塔尔挨了打,还得装作没事,因为它的命脉掌握在美国手里。以色列为何这么大胆?原因有两个:一是周围国家确实不争气,二是它背后站着美国。先说周边国家。比如伊朗……
今晚,美联储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测,降息几乎已成定局。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这次会降25个基点,还是直接降50个基点?后者虽然可能性小一点,但如果真这么做,就会超出预期,引发更大反应。美国降息本身是它的内部经济操作,说白了就是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背后的推动力也不复杂,主要是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角力。比如特朗普一直公开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希望尽快降息刺激经济,但这更多是政治喊话,实际影响有限。真正麻烦的不是降息这个动作,而是降息带来的后果由谁来扛。如果美国自己扛,风险很大。持续高利率已经让企业和政府债务压力巨大,再不降息,可能出现债务违约、股市债市动荡,甚至拖累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但要是降得太猛,又可能打击美元信用,导致资本外逃。所以,理想情况是——降息能平稳落地,美股美债不崩,利率顺利回到3%以下的安全区间。这就需要外部力量配合,提供缓冲空间。换句话说,得有人在金融层面……
最近,法国局势突然紧张,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和骚乱。街头浓烟滚滚,车辆被推翻当路障,警察与人群对峙,巴黎出动8万名警力维持秩序,部分地区铁路中断,甚至出现趁乱打砸抢的情况。很多人看到这场景,第一反应是:法国又来了,这国家动不动就上街闹事,从2018年的“黄背心”运动到2023年警察执法引发的骚乱,都是老样子。但这次不一样。表面上看,还是抗议、封锁、冲突,但这次的动荡,已经触及法国政治体制的根基,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系统性危机。一、导火索:总理换得太急……
当地时间9月16日,普京突然现身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军演“西方-2025”现场。他身穿军装,抵达诺夫哥罗德州的穆利诺靶场,全程观摩演习收尾阶段。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此次演习共动员10万名军人、1万套武器系统、333架飞机、约250艘舰艇,另有6个国家派出军事观察员。普京特别强调,演习内容充分“借鉴了特别军事行动”(即俄乌战争)的经验。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阅兵或视察。这是一次高度政治化、精准时机选择、充满挑衅意味的战略表演。目标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