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近日,日本航空自卫队启动了名为“大西洋之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派遣4架F-15战斗机前往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北约空军基地。此次行动还包括KC-767和KC-46加油机以及两架C-2运输机的支持,共计180名自卫队人员参与其中。尽管日本官方声称此次行动仅为友好访问,并明确表示不会进行联合训练,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日本在试探其国际军事合作的潜力。特别是此次行动覆盖了从亚太到北美再到欧洲的广泛区域,形成了……
2025-09-19
特朗普向来以“六亲不认”的攻击姿态著称,动不动就退群、制裁、加税。但如今,他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四处树敌的结果,不是别人低头,而是自己被孤立。尤其是在中东。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引发全球谴责。而美国作为最大支持者,成了众矢之的。阿拉伯国家正在加速联合,协调立场时根本不带美国玩。过去那个说一不二的“带头大哥”,现在连话都插不上。更麻烦的是,以色列最近炸了卡塔尔——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事盟友之一。这事性质变了。不是打哈马斯,而是打自己人。特朗普就算想撑到底,也得掂量后果。所以他只能改口说“要谨慎”,意思就是:别再往火坑里跳了。对内,他也需要缓口气。中美贸易战打了多年,原以为能压垮中国,结果呢?中国经济没崩,美国自己先扛不住了。通胀压力、供应链混乱、企业成本上升,全落在美国人头上。特朗普心里清楚,再这么硬扛下去,选票先没了。于是他转头就说要和中国“通话”,还要延长关税暂停期。这哪是战略调整,分明是战术撤退……
当地时间9月18日,特朗普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联合记者会上抛出一句话:美国应该重新控制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他还顺手把锅甩给拜登,称这个基地是被“愚蠢地放弃”的战略资产。这话一出,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人是不是又在刷存在感?四年前美军从阿富汗狼狈撤离的画面还挂在互联网上——凌晨偷偷溜走、炸毁装备、留下满地垃圾和价值70亿美元的武器,连基地钥匙都是两小时后才交给阿富汗政府。如今说要回去,当塔利班是空气?可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为此事已筹备数月。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动作。那问题来了:一个已经被炸成废墟、由塔利班实际控制的军事基地,凭什么让特朗普念念不忘?……
2025年9月,美联储正式开启新一轮降息。这轮降息不是一次性的,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累计可能下调150个基点。即便如此,美国的基准利率在降完之后,大概率还会维持在3%左右。相比之下,我们目前的利率水平在1.75%上下。这意味着,我们的降息空间远小于美国。如果只降0.1个百分点,更多是释放信号,实际影响有限。这一点,中美双方都心知肚明。全球降息潮:谁跟谁不跟?美国一降息,加拿大立刻跟进,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50%。与此同时,中东多国也迅速响应: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纷纷下调利率25个基点。这些国家之所以能紧跟美国步伐,是因为它们的货币大多与美元挂钩。降息后,利差基本保持不变,不会引发资本大规模外流,所以它们可以“随大流”。但欧洲不一样。欧洲央行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明确表示暂不降息。紧随其后,英国央行也在9月18日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4%不变。表面上看,欧美在货币政策上出现了分歧。美国在放松,欧洲却……
事情的导火索是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空袭。卡塔尔是谁?美国在中东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的东道主,每年向美国支付巨额费用,长期被视为“最忠诚的盟友”之一。仅在2025年5月,卡塔尔就与美国签署了价值2435亿美元的军购与能源合作大单,还为特朗普赠送了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豪华专机。按理说,这样的“忠诚”和“贡献”,足以换来美国的全力保护。但现实是,以色列战机在美军加油机支援下,直接飞越卡塔尔领空并实施打击。更关键的是,卡塔尔引以为傲的“爱国者”和“萨德”防空系统全程“哑火”,没有拦截任何目标。事后分析普遍认为……
9月12日,波兰以所谓“白俄罗斯方向带来安全威胁”为由,单方面暂停中欧班列经其境内的运输通道。两天前,它刚宣称有俄罗斯无人机进入其领空。这一连串动作看似被动防御,实则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地缘政治试探——不是慌乱中的应急反应,而是一次主动出击的利益再定价。这个决定直接催生了原定周期之外的第四次中国—波兰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会议。会议时间点异常:上一次是2022年6月,再上一次更是远在2015年。三年多未见高层机制化对话,突然在非议程年召开,本身就说明问题。这是一次危机驱动的紧急会晤。波兰这些年在欧洲混得确实不错。经济总量排欧盟第六,虽然人均靠后,但体量决定话语权。它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借势发展”路线:产业上承接德国等西欧国家的制造业转移,贸易上深度绑定中国市场,安全上则完全依附北约与美国驻军。这三重依赖构成了它的生存逻辑。前两层带来财富,第三层提供安全感。但俄乌战争改变了这一切。尤其是2024年以来,美国对乌克兰援助态度反复,特朗普若重返白宫的前景让东欧国家普遍感到不安。波兰作为最靠近俄罗斯的北约前线国家,焦虑感首当其冲。它突然发现,自己花大价钱买的“美国保险”,未必能在关键时刻兑现。而北约集体防御机制虽强,却无法消除俄罗斯在战术层面的突袭风险——比如几架无人机越境,就能让它全国紧张。于是……
阿根廷总统米莱,最近栽了大跟头。9月17日,国会众议院以压倒性票数,推翻了他对《儿科紧急法》和《大学经费法》的否决令。这是他上任以来,第一次被国会打脸。更让他难堪的是,投反对票的,不少是自己曾经的盟友。这还不是最惨的。就在十天前,9月7日,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议会选举中,惨败给反对派。一左一右,两记重拳,接连砸下。米莱的威望,正在断崖式下跌。一、第一败:选举惨败,根基动摇。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是阿根廷的经济心脏,人口占全国四成,历来是政治风向标。谁赢这里,谁就有全国胜算。米莱志在必得,结果却是“自由先锋党”以33%比47%惨败,差距超过13个百分点。这在选举政治中,叫大溃败。败因很直接:他推行的“降本增效”政策,砍掉了大量公共支出,医疗、教育、福利首当其冲。表面上,政府财政奇迹般转盈,通胀率也降了。可老百姓的日子呢?商品价格依然高得离谱,只是涨得慢了点。医院缺药、医生罢工、大学停摆,普通人苦不堪言。B站有位UP主拍了部阿根廷纪录片,采访了几十个当地人,普遍反映:“米莱上台后,生活更难了。”通胀数字好看,是统计技巧;实际生活成本,一点没降。这种政策,短期内可能讨好资本和金融市场,但长期必然激起民怨。选举结果就是明证。二、第二败:……
中国国内对日本的认知,存在两种常见的极端观点。一种认为日本的高科技深不可测,远超中国;另一种则断言日本是军事强国,其海上自卫队(海自)实力仅次于美国,甚至能轻松击败中国的东海舰队。这些看法不仅过于夸张,而且与现实严重脱节。以下是对日本军事能力的详细分析:一、日本高科技产业的真实地位……
此次协议的签订并非偶然。此前,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了空袭,尽管卡塔尔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之一,拥有先进的“萨德”防空系统,但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拦截以军战机。这一事件严重动摇了沙特等国对美国安全保障的信心。沙特在7月1日刚刚启用首个“萨德”防空导弹系统连队,但面对以色列的突袭依然无力回天。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迹象表明美国可能通过“后门”关闭了沙特的防空系统,甚至将控制权交给了以色列。这种技术层面的操作让沙特感到不安,意识到依赖美国保护不再可靠。中东各国的反应……
一场针对卡塔尔的空袭,炸醒了整个海湾国家。以色列前脚在多哈定点清除哈马斯高层,后脚沙特就和巴基斯坦签了共同防务协议。核心条款只有一条:对一国的攻击,即是对两国的侵略。这不是普通合作,这是军事同盟。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唯一公开拥核的国家。这意味着,沙特通过巴基斯坦,事实上拥有了核保护伞。而在此之前,中东地区普遍认为,只有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现在,这个“常识”被打破了。一、美国被蒙在鼓里?沙特彻底转向据多家媒体报道,沙特在签约前并未通知美国。华盛顿是事后才得知消息。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你管不了我了。沙特王储萨勒曼很清楚:美国在中东的优先级永远是以色列第一,其他盟友靠边站。卡塔尔不仅是美国在中东最大空军基地(乌代德基地)的所在国,还大量采购美式武器,可当以色列动手时,美国既未预警,也未阻止。这一击,打碎了海湾国家最后的幻想。他们终于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