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9月17日,沙特与巴基斯坦在利雅得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白纸黑字写明:对一国的侵略,即是对两国的侵略。这不是普通合作,这是准军事同盟。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是拥核国家。协议一签,问题立刻浮出水面:如果沙特遭袭,巴方会不会动用核武器进行威慑?沙特官方回应:“这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翻译过来就是:核选项,没排除。一、沙特为何突然拉上巴基斯坦?因为沙特怕了。真正让沙特坐不住的,是9月9日以色列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次斩首行动。哈马斯高层在卡塔尔被定点清除,连带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死亡。这事性质完全不同。过去以色列打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军、也门胡塞武装,打的都是伊朗的“代理人”。沙特虽然也是阿拉伯国家,但和伊朗是死对头,所以以色列每削弱一次什叶派势力,沙特心里其实暗爽。可这次不一样。卡塔尔是逊尼派国家,是阿拉伯人,是沙特的“自己人”。更关键的是,哈马斯本身也是逊尼派武装,和沙特同宗同源。哈马斯虽受伊朗支持,但本质是反以色列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组织。很多逊尼派国家——包括沙特、埃及、阿联酋——都在暗中保护哈马斯高层。你打卡塔尔,等于是在打所有收留哈马斯的阿拉伯国家。沙特看明白了:今天能杀到多哈,明天就能……
2025-09-19
9月10日,巴黎街头硝烟弥漫。17万人走上街头,打砸抢烧,473人被捕,13名警察受伤,交通瘫痪,建筑起火。这不是电影,是法国2025年的日常。你以为这是冲着现任总理勒科尔尼来的?错。被赶下台的贝鲁,9月8日就已经倒了。民众想撒气,连对象都找不着。贝鲁成了马克龙任内第六个下台的总理,也是过去一年半里第三个被议会不信任案轰走的。这已经不是换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在慢性死亡。更狠的还在后面。法国工会宣布,9月18日要搞更大规模罢工。新总理勒科尔尼,屁股还没坐热,就面临不信任动议。法国政坛,现在就是个旋转门——进去一个,倒一个;再进一个,再倒一个。一、438亿欧元从哪来?从法国人的口袋里抠导火索很简单:法国政府要砍预算。2026年财政草案,计划削减438亿欧元支出。钱省在哪?冻结养老金和社会福利增长;医保支出增幅减半;裁撤3000个公务员岗位;取消两个公共假日,逼人多上班。这下炸锅了。法国人怒了:“我选你上来,是让你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扣我钱的!”于是,上街。不是因为什么“革命传统”,而是福利蛋糕被切了。但问题来了:法国政府为啥非得这么干?因为再不省钱,就要破产了。法国GDP3.1万亿美元,财政收入1.45万亿,占GDP近50%——全球最高之一。可支出呢?高达1.77万亿美元,占GDP57%!收入1.45万亿,支出1.77万亿,差3200亿怎么办?……
外长苏杰生紧急访美,一边见拜登团队,一边摸特朗普班底的底。临走前,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放话:“我们担心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会推翻承诺,‘印太战略’搞不下去。”结果呢?怕什么来什么。特朗普一上台,立马开始“拆台”。一、四方安全对话要散?美国一走,日本和澳大利亚成陪衬……
2025年9月17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与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在利雅得正式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协议规定,对其中一国的军事攻击,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攻击。这意味着,沙特和巴基斯坦在安全事务上实现了深度绑定,相当于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这个动作,表面上是两国合作的升级,实际上却折射出中东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大变化,也暴露出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正在下滑。为什么沙特要再找一个“靠山”?按理说,沙特早就有美国这个“保护者”。它不仅在美国采购了大量武器装备,还长期允许美军驻扎,每年支付巨额费用,换取安全承诺。从现实利益看,这种安排本应足够。但问题出在:关键时刻,美国靠不住。今年9月,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目标是藏身当地的哈马斯高层。卡塔尔是谁?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乌代德空军基地的东道主,每年向美国缴纳巨额“保护费”,关系极为紧密。连这样的国家都被直接动手,而且美国并未阻止或事后追责,这就给沙特敲响了警钟。沙特意识到:交钱买不来真正的安全。你再有钱,再听话,在美国的战略排序里,也可能排不过以色列。过去,沙特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不尖锐时,这套“花钱买平安”的模式还能运转。但现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越来越激进,已经不再局限于巴勒斯坦地区,而是向整个中东蔓延。沙特开始担心:下一个被炸的,会不会是自己?巴基斯坦为何能成为新选择?沙特不是没有考虑过其他出路。俄罗斯军力受限,自身……
2025-09-18
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长期依赖所谓的“岛链战略”。第一岛链从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延伸到菲律宾;第二岛链则以关岛为核心,向外辐射。这些岛屿基地构成了美军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海底,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第一岛链东侧,有一条深达8000米甚至上万米的日本海沟,它向北连接千岛海沟,向南延伸至小笠原海沟。而第二岛链东侧,正是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达到10984米。地理上看,日本海沟几乎与第一岛链平行,而关岛所在的第二岛链,则位于马里亚纳海沟的西侧。这意味着,美军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西太平洋防线,实际上是建立在一条横亘海底的巨大地质断裂带的边缘。这不仅是地理巧合,更像是一种隐喻:美国的力量跨过太平洋,在这片海域维持主导地位已逾70年,但这种主导是否还能持续?近年来,中国在反舰能力上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过去,美军航母战斗群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存在。但随着中国陆续装备东风-21D、东风-26B等反舰弹道导弹,以及鹰击-17、鹰击-21等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美军开始意识到,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应对。而现在,一个新的威胁出现了——从潜艇发射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据分析,鹰击-19是一种细长型导弹,其直径可能适配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意味着……
2025年9月17日,英国温莎城堡。一场标榜“英美特殊关系”的皇家欢迎仪式,演变成全球围观的闹剧。特朗普大步走在查尔斯三世前面,两次拍打国王背部,被英国媒体直批“无视王室礼仪”。查尔斯不得不走上前提醒他:“小心剑。”别碰我,也别被士兵的佩剑划着——这话没说出口,但意思到了。王室公关团队立刻灭火,称“是国王邀请特朗普走前面”。可谁都看得出来:这不是礼让,是被强行超车。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9年,特朗普访英,当着伊丽莎白二世的面超车……
2025年9月,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访问四川,专程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简称“成飞”)参观。他不仅实地察看了成飞的生产线,还近距离观摩了包括歼-10C在内的多款先进战机。其中,歼-10C正是今年5月印巴冲突中巴方主力机型歼-10CE的原型机。这次访问不寻常。国家元首亲自到访军工企业,本身就释放出强烈信号。外界普遍认为,这不仅仅是礼节性参观,而是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国防合作铺路。合作不止于歼-10CE……
2025年9月17日,沙特和巴基斯坦在利雅得正式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协议中最关键的一条是: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两国的攻击。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打沙特,巴基斯坦必须介入;反过来,如果巴基斯坦遭袭,沙特也要出手。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合作,而是带有准同盟性质的安全绑定。两个国家在安全上成了“命运共同体”。过去几十年,中东产油国的安全模式很清晰:从美国买武器,建美军基地,交保护费,换安全保障。他们一直以为,只要跟美国关系够铁,真出事时美国会出头。但最近以色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打破了这种幻想。以色列接连对叙利亚、黎巴嫩、伊朗,甚至卡塔尔发动空袭。卡塔尔是谁?美国在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乌代德基地的东道主,每年花大价钱买美式武器,和美国关系密切。连这样的国家都被直接动手,而且美国没有阻止,这让沙特等海湾国家彻底清醒了。原来,在美国眼里,这些产油国不是盟友,而是客户。生意归生意,安全归安全。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中东国家再有钱,也只是“韭菜”。靠美国保护这条路,走不通了。问题是,这些国家自己有没有能力自保?答案是否定的。长期以来,中东国家的军队依赖进口装备,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买了不少先进武器,但真打起来,战斗力远不如预期。重建军队需要时间,等练出来,早就被对手打垮了。所以,最现实的办法是找一个“代打”——一个能打、敢打、有实力的军事伙伴。俄罗斯?装备老旧,近年表现不佳,国际信誉下降,靠不住。美国?已经证明不可信。直接找中国?政治上太敏感。中国奉行……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持续升级,其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程度也随之加深。2025年9月16日,欧盟宣布对以色列实施制裁。消息一出,外界以为西方终于要动真格了。结果一看内容,不过是走个过场。这次制裁包括两部分:一是终止欧盟与以色列之间部分合作协议中的贸易条款;二是点名制裁几名以色列官员。为了显得“公正”,欧盟顺手也制裁了十名哈马斯成员。表面上看,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天差地别。真正能打疼以色列的,是全面暂停贸易往来。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明确表示:不会停止与以色列的贸易。这就等于把最有分量的那块石头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所谓的贸易制裁,根本就是一记虚招,连隔靴搔痒都算不上。以色列心里清楚得很:这种制裁,不痛不痒。它嘴上可能会抗议几句,但根本不会当回事。真正让它坐不住的,是国际舆论的转向。于是,内塔尼亚胡开始甩锅——他说,世界被蒙蔽了,蒙蔽者是中国和卡塔尔,是它们利用社交媒体“污蔑”以色列,才导致以色列被孤立。这番话听着可笑。难道以色列这两年在加沙、约旦河西岸、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甚至卡塔尔干的事,都是假的?这些行动不仅真实发生,而且是以色列官方公开承认、甚至引以为豪的“军事胜利”。现在倒打一耙,说别人污蔑,岂不是变相承认:自己做的事,见不得光,经不起看?……
2025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几乎同一时间,中美在马德里结束新一轮经贸会谈,双方达成“框架性共识”,释放缓和信号。这两件事,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美联储的降息,不只是经济数据驱动的结果,更是美国在多重压力下,战略退守的体现。而中国在马德里展现出的“新打法”,正是压垮美国金融硬撑姿态的关键一环。一、降息不是特朗普说了算,而是美国经济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