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2025年9月21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拉宾已被解除职务。这一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期俄军高层一系列调整的一部分,反映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后,对军事指挥体系的重新审视与紧迫改革。拉宾并非普通将领。他的履历相当完整,曾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2017年至2019年担任俄军驻叙利亚部队参谋长,2022年指挥俄军“中部”集群参与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之后又出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按理说,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的高级军官,本应是俄军倚重的对象。但如今被突然解职,说明俄罗斯最高层对军事指挥官的考核标准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一、为什么是拉宾?……
2025-09-25
2025年9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召开了一场所谓“重大发布会”,宣布他和其公共卫生顾问小肯尼迪找到了儿童自闭症的“真正原因”——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了常见的退烧药泰诺(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他还宣称,解决方案是服用一种叫“亚叶酸”的维生素,并荒谬地声称:“古巴人不吃泰诺,所以古巴没有自闭症。”这类言论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5年4月,特朗普和小肯尼迪就预告要在9月公布自闭症的“病因与疗法”。当时多数人以为这只是小肯尼迪长期反疫苗宣传的一部分,没当回事。没想到他们真的搞出了一场轰动全美的“科学表演”。这场发布会不仅毫无科学依据,甚至违背基本常识。但它反映出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2025年以来,中国在国际场合多次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表达立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呼吁停火止战、保护平民。这一立场与联合国大会多数成员国一致,也包括法国、英国等传统上与以色列关系密切的西方国家。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众多批评以色列的国家中,只有中国遭到了以色列方面的直接报复——多名以色列国会议员接连窜访台湾,公开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今年7月,一名以色列议员发起联署,鼓动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机构。该声明最终获得以色列国会72名议员联署,规模不小。此外,这名议员多次访台,公开称台湾为“国家”,称赖清德为“总统”,并宣扬所谓“台以友谊”。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已就此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外交部也明确指出,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但问题来了:既然批评以色列的国家这么多,为什么只有中国被针对?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误判:在部分以色列政客看来,中国虽然……
2025年9月25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正式宣布了到2035年的碳排放控制目标。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长期规划,也对当前全球能源政策走向提出了现实挑战,尤其让美国和欧洲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与困境。与会期间,外界注意力虽被特朗普的争议言行吸引,但真正影响深远的,是中国在气候议题上释放出的明确信号:绿色转型不是口号,而是可执行、可量化、可比较的国家战略。一、中国的减排承诺意味着什么?……
2025年9月18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公开表示,根据两国最新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如果沙特需要,其核计划“将可提供”支持。这是巴基斯坦首次明确表态愿意在必要时为沙特提供核保护。这一声明迅速引发国际关注,标志着中东地区安全结构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长期以来,沙特的安全依赖于美国主导的军事体系。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促使沙特做出战略调整,转而寻求与巴基斯坦建立更紧密的防务合作关系。这不仅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借助非西方、且同属伊斯兰世界的核力量来应对区域威胁,也意味着美国在中东长期构建的安全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中巴战略合作间接扩大了在中东的地缘影响力。这场变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要理解当前局势的演变逻辑,需从近期关键事件入手。2025年9月9日,以色列空军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境内的哈马斯办公地点实施远程打击。这次行动成为整个事态升级的直接导火索。对于卡塔尔而言,此次袭击严重冲击了其国家形象和经济安全基础。作为一个以金融、能源贸易和国际会议闻名的小国,卡塔尔一直致力于打造“绝对安全”的营商环境。如今首都被外国战机突袭,不仅暴露了其防空系统的脆弱性,也让外界对其作为投资避风港的信心动摇。更重要的是,这次空袭让沙特感到极度愤怒和不安。原因在于:执行任务的15架以色列战机,在飞往卡塔尔途中穿越了沙特领空。而在此之前,沙特曾默许以色列使用其领空对伊朗或什叶派武装目标进行打击,目的是借以色列之力遏制伊朗扩张。这种默契维持多年,沙特方面也因此放松了警惕。当发现以军战机再次进入其空域时,沙特误判对方仍是要向东攻击伊朗——毕竟卡塔尔位于沙特东南方向,看似也在合理航线上。结果,这些飞机并未继续东进,而是突然转向攻击卡塔尔本土。这意味着,以色列利用了沙特的信任和防空漏洞,完成了对一个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的精准打击。更令沙特无法接受的是,驻扎在沙特境内的美军很可能参与了此次行动的情报协调。尽管美方未公开承认,但多方信息显示,美军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为以军提供了导航与通信支持。而美军并未提前向沙特预警。这对沙特来说是双重背叛:既被盟友以色列欺骗,又被安全保障提供者美国隐瞒。沙特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引进美制武器、允许美军驻军,为的就是关键时刻……
美国社会的构成极为复杂。从殖民时期开始,英国人、爱尔兰人、德国人、非洲奴隶、拉美人、亚洲移民等陆续到来,加上原住民印第安人,形成了一个多种族、多文化拼接而成的国家。这种“马赛克式”的社会结构,本就需要长期融合,但美国建国不到250年,族群间的隔阂和矛盾一直存在。统治阶层非但没有推动融合,反而利用这些裂痕巩固自身权力。最典型的手段,就是把阶级矛盾转化为种族、性别、宗教等社会议题。比如,民主党强调女性权利、LGBTQ+群体权益、移民政策宽松;共和党则主打白人蓝领、基督教传统、反移民。两党在堕胎、控枪、教育、医疗等问题上激烈对立,看似在为民众争取利益,实则是在转移人们对贫富差距、经济不平等这些根本问题的注意力。工人阶层的实际收入几十年停滞,而顶层富豪财富翻倍增长,这种矛盾本应是政治焦点。但两党通过煽动身份政治,让不同群体互相敌视,从而掩盖真正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这种策略短期内有效,但长期后果是社会越来越撕裂。仇恨犯罪上升,政治暴力频发。2024年以来,特朗普两次遭遇刺杀,2025年又有政界人士在家中被枪杀。这些事件表明,美国的政治斗争已从理念之争,滑向人身攻击甚至……
2025-09-24
最近,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表示,美国正在与阿根廷商讨一项高达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称“已准备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阿根廷”。他还提到,美国财政部甚至可能直接购买阿根廷发行的美元债券。这事乍一听像是美国在“扶贫”,但细看背景,事情没那么简单。阿根廷现任总统米莱上台后推行激进经济改革,大幅削减政府开支、放开市场、取消补贴。这些政策本意是遏制长期高通胀和财政赤字,但短期内导致民生压力剧增,社会反弹强烈。今年以来,阿根廷股市、汇率、国债价格全线暴跌,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在最近几个关键省份的选举中,米莱领导的政党接连失利,执政基础受到严重冲击。更麻烦的是,他和副总统比利亚鲁埃尔的关系彻底破裂。比利亚鲁埃尔出身军方世家,家族三代都在军队有深厚根基。她本人长期负责退伍军人事务,在军中威望很高,不少军官认可她为“荣誉总参谋长”。当初米莱选择她当搭档,就是看中她能稳住军方支持。但上台后,米莱违背竞选承诺,没有将国防部交由她主导,反而处处排挤。矛盾终于爆发:比利亚鲁埃尔推动参议院通过一项养老金改革法案,米莱大怒,在一场数万人参加的集会上公开辱骂她是“婊子”。这一下彻底撕破脸。比利亚鲁埃尔随即联合全国24个省中的18个省省长,组成政治联盟对抗米莱。她手里还握着最后底牌——军方影响力尚未完全动用,但一旦局势失控,不排除军队介入的可能性。特朗普为何出手?……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将于24日零时重新开放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这意味着此前因该口岸关闭而滞留的300多列中欧班列将逐步恢复通行。这场持续十余天的物流中断,起因是波兰以“俄罗斯无人机进入其领空”为由单方面关闭口岸。但随着事态发展,尤其是中国迅速开通北极航线,波兰最终选择让步。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主要陆路通道,约90%的中欧班列需经此地入境。关闭这一节点,直接影响中欧之间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货物运输,涉及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等关键物资。表面上看,波兰关闭口岸是因为9月9日有无人机进入其领空,怀疑来自俄罗斯。但俄方迅速否认,并指出其使用的无人机最大航程仅700公里,无法抵达波兰境内。联合国方面也表示,目前无法核实相关说法。更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和美国部分鹰派势力有动机制造紧张局势,以推动北约更强硬介入俄乌冲突。法国政客弗洛里安·菲利波就曾公开质疑,欧盟渲染此类事件是“公开寻求战争”。美国国防部前官员斯蒂芬·布莱恩也认为,俄罗斯无意刺激北约,此举不符合其战略利益。因此,所谓“无人机事件”是否属实,尚无确凿证据。但波兰借此关闭中欧班列通道,真实目的很可能是向中国施压。此前波兰外长曾公开要求中国“敦促俄罗斯停战”,此次行动被视为将经济通道政治化的手段,试图以中国企业的利益为筹码,换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配合。面对波兰的封锁,中国并未被动等待,而是迅速启动替代方案。2025年9月22日,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速航线正式开通。货轮“伊斯坦布尔桥”号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经北极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直抵英国弗利克斯托港,全程仅需18天,比传统海运缩短22天,碳排放减少一半以上。这条航线的最大优势在于……
最近,有传言称中美经贸磋商中存在所谓“幕后交易”,甚至与台湾问题挂钩。起因是特朗普在谈及中美会谈时提到一句“对中国统一与和平很棒”。这种说法纯属误读,甚至是故意炒作。中美之间不可能拿台湾做交易,中国更不会允许主权问题成为谈判筹码。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事实。任何将台湾问题与经贸谈判挂钩的想法,本质上是试图把中国内政国际化,而这恰恰是中国坚决反对的。即便美方有人想借此施压或制造话题,中方也绝不会接受。如果真在经贸谈判中让步换台湾,那等于变相承认外部势力有权干预中国主权,这条路根本……
2025年9月21日,巴西外交部宣布,一项名为“捍卫国际人道法以保护战时人类”的全球倡议正式启动。该倡议由巴西、中国、法国、约旦、哈萨克斯坦和南非六国共同牵头,已有89个国家加入。这一行动发生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夕,由巴西总统卢拉在启程赴纽约前正式对外公布。倡议发布当天,恰逢《日内瓦公约》通过76周年。这份公约是国际人道法的基石,旨在规范战争行为,保护平民、战俘和伤员。89国联合声明强调:“当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被频繁且蓄意违反时,世界不能无动于衷。”各国呼吁领导人团结一致,防止暴行,终结冲突中“难以想象且不可接受的苦难与破坏”。参与国广泛打破传统阵营界限……